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学史是历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西方史学大致经历了五个重大转折时期(如表所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时期西方史学特点
第一次公元前5世纪史学“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希腊人虽不是记录人类历史的第一人,却是批判史实的第一人”
第二次5世纪前后“历史不是归结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归之于早已命定的上帝的安排”
第三次15世纪“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放在它的画面的中心地位”
第四次19世纪至20世纪“史料至上”“如实直书”构成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阶级斗争学说逐渐形成
第五次20世纪50年代前后有别于传统史学眼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历史”。“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与所有的时代”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通史》(第一卷)

针对部分或全部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人民日报》所载四个劳动模范的事迹。

姓名

所载时间

事迹

王进喜

1958108

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创全国最高纪录、世界少有纪录。(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焦裕禄

196627

河南兰考县常年遭受涝、沙、碱三害,全县149个大队,焦裕禄忍受着肝病的痛苦,跑遍了120多个,带领人民进行除“三害”斗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杨善洲

199961

1988年退休后隐居在云南大亮山,用11年的时间绿化了2.5万亩土地。他经常将路边的树苗、马路上捡的果核,种植到山上。

张桂梅

20191129

11年扎根云南大山之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20年来养育136名孤儿,实现了1800多名女生的大学梦。

—据《人民日报》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洋务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最初,学者往往依据范文澜与胡绳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评判进行研究。但在1954年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论后,洋务运动由此被打入学术研究的“冷宫”。直到1961—1964年,洋务运动研究迎来小高潮,除了对洋务运动宏观意义上的性质讨论关外,在具体史实和相关洋务人物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小高潮昙花一现。

1979之后的二十年,学界发表洋务运动史的专论超过623篇,综合性专著、论文集、史料资料集,等等,举凡也有数十种之多,此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这些研究既有对洋务运动研究范式理论宏观意义上的检讨与检讨,也有个案实证研究的深入与新专题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洋务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邱志红《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情晰。)
2022-05-07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上引董仲舒言论。有学者认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这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睡虎地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特别是《日书》,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公私商业仍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商品种类形形色色,也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成为对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某日“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其次,由云梦秦简《封诊式·封守》可见,土地并未成为私人财产的组成部分。简文作为查封财产文书的程式范例,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情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帐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遗漏,唯独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所有。


研读材料后,你必然会有一些启发,谈谈这些启发对提高你的学科素养的作用并予以阐述。(要求:作用要具体明确,阐述要史论结合。)
2022-03-0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难点05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与注意事项-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们复原和认识历史只能依靠史料,文献中的历史是“心理的痕迹”,实物中的历史是“行为的痕迹”。这就是使得“历史”,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另一种是指历史著作。

——摘自《史学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令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现。

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根据上述历史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主题,并选取其中至少3则史料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充分,不得照抄材料,严密,表述清楚)
2021-08-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岁戊申(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江以南大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载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材料二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注:《金薯传习录》是一部引种、推广、种植和传播甘薯的农业科学史料汇编。


在探究“明代甘薯传入中国”这一问题时,你认为应该如何辨析和使用上面的材料?
2021-06-0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押题(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历史事件的义和团义和团大多数是本地人,在反教和排外活动中,他们不愿冒险远离家乡。1900年初,情况尤其如此,当时义和团的行动主要是在农村地区毁教堂(通常是放火)和抢掠教民的家产。然而,从5月份开始,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义和团运动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义和团的行动由单纯的反教演变为广泛的排外。

作为历史经历的义和团曾目睹天津义和团怪异举止的管鹤描述道:“有闭目缓行者;有目不斜视、端步前行者;有数人扶持一人者;有两人掖一人且斜步如酒醉者;有持大刀乱舞、行人躲避不及者;有数人持枪刀、鱼贯而行者……纷纷扰扰,无复人状。”作为历史解读的义和团1924年,陈独秀在《向导》杂志上刊文指出:“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与其憎恶当年排外的义和团之野蛮,我们宁憎恶现在媚外的军阀、官僚、奸商、大学教授、新闻记者之文明!”

——以上材料均据【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历史研究中史料运用应坚持的原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鲜明,论据结合材料并运用合理)
2021-09-09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2-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9 . 某历史研究小组搜集了有关夏朝存在的重要史料,并据此断定夏朝是真实存在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辨析上述史料,并据此阐述该研究小组持论的依据。
2021-01-2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唐代均即制的施行问题,学者韩国磐曾说,隋唐皇朝不仅颁布过均田令。如《唐律疏议》就有详细的记述,而且都做过具体的均田工作,地方官也能对豪强占田作一定限制,敦煌吐鲁番文书关于户口和受田、退田的记载更可证明均田制推行过。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如邓广铭认为唐初没有施行均田制,均田制只是“纸上空文”。他说,像唐人杜佑《通典》这样重要的典制之作竟未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均田令;应为均田制施行重点的潼关以东、黄河南北地区,直到贞观六年(632年)还荒凉不堪,关东地区也没有实施均田的迹象;敦煌残卷所载各户之田也与均田制原则相违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使用和均田制研究”的角度,自拟论题,论述材料中的分歧。(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2021-06-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