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1 . 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造成材料中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商人掌握国家政权B.国家取消重农抑商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门第观念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宋代民间有书院及依附于社区的家塾与社学。书院往往有自己的田产,或由官方指拨,或由私人捐赠。书院即一家学派的讲论与传布的学术中心,不同学派的学者也会访问他地的书院。书院不仅有言教以道问学,也有身教以尊德性。宋代书院,盛时不下二百余所,其中颇有历数百千年还存在的著名书院,如朱熹主讲的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主讲的象山书院。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三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凤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 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 至天津,先行......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 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 清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 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 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朱熹的文化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3-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官办园林和私家园林定期向居民开放并举办盛大的“开池”游园会,园内市肆百业之兴,各类开放化的园林多种多样,更加趋于分散、小巧和市井化。这一现象(     
A.利于维护城市生活秩序B.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娱乐诉求
C.得益于宽松的社会环境D.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024-03-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必由于谱系”,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反映婚姻观念的转变主要源于(     
A.选官制度日趋完善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门阀士族开始衰落
2024-03-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7 .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如下内容:“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等。据笔记内容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A.汉代集权的加强B.隋唐制度的变化
C.宋代社会的变化D.明清经济的发展
2024-03-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宋代“中上之户,稍有衣食,即读书应举,或入学校”。山东富人相里氏看重贫困的杜衍,将女儿嫁给他,并资助其读书,后来杜衍进士及第;湖南平江富商周氏,置购良田致富后,为其子捐纳了仕郎的官身。这一现象(     
A.反映了主流价值的转变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加剧
C.改变了官员的选拔途径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03-12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的瓦肆,大小就有二十余座。瓦肆里设有勾栏、店铺、摊贩、酒芦、茶社等商贸、休闲、娱乐的场所。瓦肆纵横街衢,游人往来,昼夜不绝,“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这反映出南宋(     
A.宫廷之风蔓延到民间B.城市政治功能的衰退
C.临安城市生活多样化D.坊市制度已日趋完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