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拟一具体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康有为指出:“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与之体,即有自立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人类之生,皆本于天,同为兄弟,实为平等”;“侵权者谓之侵天权,让权者谓之失天职”。这说明康有为主张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君权天授
D.自由平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根基和思维范式已经成为当时许多重大社会政治实践的“合法性”依据。历史学家斯登黑尔称,在当时,“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已经获得了一种准“宗教”的地位。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

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美备受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天演论》增改进化论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问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种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是最后终于醒了过来,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激起中国人的情感——‘中国是中国人的,把外国人赶出去!’”

——赫德1900年12月发表于《世界杂志》上的题为《各国驻华公使馆:一次民族起义和国际插曲》

材料二:维新时期……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都从这场思想解放潮流中吸取了营养,从《天演论》《变法通议》这类轰动一时的译著中接受教益,逐渐走上革命的道路。即如鲁迅先生,他在学生时代就是“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仅仅几年之后,中国涌现了一批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朱执信等等,才华横溢,群星灿烂……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进步的爱国的政治运动,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

——杨立强《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族觉醒”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赫德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杨立强认为戊戌变法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你怎么看?
2019-09-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206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中国世界
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订;维新变法;《辛丑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欧洲列强基本上瓜分了非洲殖民地,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
1910~1920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互相联系,史论结合。)
8 . 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
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
D.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时段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
1864—18941232375
1895—19001496401027
1901—19083911210390
1909—191476490160

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释)

10 . 改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在中国封建时代常将改革称为“变法”、“新政”。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晚清时期这样频繁地进行“新政”、“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年《字林西报》称“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

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

材料三:有观点认为,“西太后她虽然镇压了戊戌变法。但是在《辛丑和约》之后,她不得不自我改革。这个改革的力度和范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戊戌变法,当年百日维新的范围。”


(1)材料一所言“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内容?
(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收获 “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成果”了吗?请简要叙述。
(3)材料三的观点有依据吗?请简要分析。
2020-02-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上海市四区(宝山、静安、青浦、杨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