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民国初建时“三千年的中国君主政体一变而为民主政体。举国上下对此前未之见的新情势,既不相习,亦不了了,大都以为不过是由满洲皇帝换了汉人总统,与历代王朝的更易无大区别”。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共和理念普及任重道远B.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C.传统尊卑秩序未被破坏D.百姓生活习俗依然如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百年以来,则是旷古未有的一个大变局,……这一个大变局是什么变局呢?原来就是民族自信的大实验期。……在只觉得坚甲利兵不行的时代,我们犹可以自己的哲学与艺术自慰,我们的态度还是在鄙夷着,到了觉得声光化电也不行的时代,我们就只有让步了,但让也只让半步,这就是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觉得连义理词章也不行了时,于是整个让步了,因而有所谓“全盘西化”。“全盘西化”的主张之出现,就证明是我们自信力的丧失之达于极峰。

——摘自李长之《中国文化运动的现阶段》(1942年)

材料二   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艺术宝库面前,我感到深深内疚的是,自己在漂洋过海、旅居欧洲时期,只认为希腊、罗马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世界文艺发展的高峰,而对祖国伟大灿烂的古代艺术却一无所知。今天,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稀世珍宝,才如梦初醒,追悔莫及。

——摘自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言之成理)
2024-03-30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国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档案资料的不断开放、研究的日益深入、学术交流的频繁,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成果逐步丰富。下表是关于中华民国历史研究的部分书籍。

资料   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民国大迁都》蒋顺兴、孙宅巍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孙中山传》尚明轩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中间地带”的革命》杨奎松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刘仰东三联书店2012
《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贾维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研究》褚静涛中华书局2013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赵妍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参考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书籍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民国时期的研究主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并拟定研究提纲。(要求:主题明确;主题需与上述参考资料密切联系;不得以材料中书籍名称为研究主题;选题意义阐释合理;研究提纲系统清晰)
2024-03-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梁启超1902年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已过去120多年。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面貌的人们所广泛认同。中华民族”概念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现代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中、在中国面对世界并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过程中,中国人产生了自我凝聚和整合为一个整体的客观要求。事实十分显著,“中华民族”是中国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一个概念,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一个自我称谓,也包含着中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的定位。

——摘编自石硕《从“世界之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4-03-2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辛亥革命期间,上海成立51个妇女社团.她们提出要像男子一般,尽国民天职.享国民权利,争做“女国民”。这种现象反映了(       
A.女性社会参与意识增强B.女性地位普遍提高
C.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024-03-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跟着葛兆光学习历史解释。

材料   要有好的历史解释,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放宽历史的视野,把中国放到更大的亚洲、世界的背景里面去。1790年乾隆八十寿庆是清朝的重要事件。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在不同视野中,庆典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中国史

角度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精明强干的统治者的治理,到1790年举行盛大、铺张和奢华的庆典,似乎正是这个18世纪盛世的最好象征。

亚洲史

角度

朝贡圈内国家安南、朝鲜等派使团参加庆典。对于受到特别恩遇的安南国王及使团,朝鲜使臣相当不满。1790年,这个以大清为中心的朝贡圈实际上并不像乾隆想象的稳定和坚固。大清维持朝贡圈秩序的权威和力量,其实在日益衰退。

世界史

角度

朝鲜使臣在赴京途中看到繁华背后的困窘:“饥民之号丐者,至燕京相续,昨冬酷寒,皇城内冻死者甚众。”康乾盛世尽管可以数出好多成就,遗憾的是成就背后有阴影,这些阴影导致19世纪大清的“衰落”。就在乾隆志得意满的时候,中国之外的世界已发生根本转变,欧洲正从传统帝国逐渐转向现代国家。

——据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放宽历史的视野,解读乾隆八十寿庆的不同意义。
(2)以材料为范例,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历史解释。
2024-03-22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1911年12月8日,法国驻华公使裴格说:“本来是一场反满清皇朝的运动,突然变成反对外国人的行动,并且可能给印度支那带来一系列困难,它们也许会年复一年地骚扰边界地区,甚至引起我殖民地内部的混乱”同年,在马尼拉出版的《孙逸仙——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一书中,赞扬孙中山“成为一群来自朝鲜、中国、日本、印度、暹罗(泰国的旧称)和菲律宾青年学生的热情鼓动者之一”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亚洲民族革命与中国革命同步进行B.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
C.亚洲国家结成了反帝斗争统一战线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4-03-2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多意指“大汉族”。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蓬勃兴起,如“中华银行”“中华革命党”等,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逐渐流行传播。这一转变(     
A.有利于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颠覆了传统的华夷秩序
9 . 某教师在对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设置了如下探究环节,其中“?”处最恰当的表述是(     
主题
层次变化
国家从王朝帝国到民族国家
社会从儒家秩序到民主自由
人民从天子臣民到国家公民
A.民族国家的构建B.封建帝制的覆灭C.民族经济的发展D.共和政体的建立
2024-03-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虽以名士自居”“才华横溢”,却不赞同袁世凯做皇帝。侄孙袁英,反对帝制更激烈,曾趁机在新华门投下一枚炸弹,企图炸死袁世凯,未遂后逃亡天津。这反映当时(     
A.革命斗争成为了社会共识B.君主立宪势力依然强大
C.专制统治的基础已被削弱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4-03-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