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同时期,反对哲人的人自称“反哲人”。“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他们认为,哲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对启蒙运动展开持久的抵制,形成了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等

材料二   哲人与“反哲人”并非如字面上这样明确对立。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如,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

——摘编自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等

材料三   “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众多“启蒙思想家”根本就没有两个人在观点上绝对一致,甚至有些人能否被称为“启蒙思想家”都存在尖锐争议。如,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哲人”群体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哲人”思想中的内在矛盾之处,并简析其产生内在矛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但当时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于是他们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古典文化中寻找斗争武器,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把主要的斗争矛头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人文主义者一是用各种方式去赞扬人性的伟大,歌颂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二是大力鼓吹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并把这种观点作为同教会禁欲主义进行斗争的手段;三是针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大力宣扬知识的作用和人的全面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他们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人文主义世界观和新的思想。

材料二   17~18世纪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时期的启蒙运动,为推翻旧制度,资产阶级发起了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主张反对封建,集中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他们的目的一方面要消灭专制主义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打倒天主教的世俗权威;另一方面建立起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新制度,根据人的理性来思索和判断世间事物。在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但最为突出的是在政治学领域,按照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阐明经济自由、政治平等及国家机构、政体、法制等方面的要求和主张,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提倡开明的君主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对整个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翠敏《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这些重大转折的共同影响。
2024-03-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法国的物理学家达朗贝尔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评价道:“从君王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从自然法到各国的任意法……人们头脑中的这种普遍的亢奋,其产物和余波使人们对某些问题有新的认识,面在另一些问题上却投下新的阴影,正像涨潮落潮会在岸边留下一些东西,同时也要冲走一些东西一样。”达朗贝尔这句话可用来说明(       
A.理性主义取代人文主义深入民心B.启蒙运动具有双重性的影响
C.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D.资产阶级意图构建理性王国
2024-03-18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是1600-1700年英格兰精英初始兴趣转移百分比变化表,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理性已经成了时代的主题B.科学业已摆脱了宗教束缚
C.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D.认识世界的视角正在变化
2024-03-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孟德斯鸠认为,在平民政治的国家里,每个公民的自由都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也是人的特质,出卖这个公民的特质,是一种不可想象的行为;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并把自由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也是唯一值得保卫的幸福。这一论述(     
A.拓展了理性主义的内涵B.强调了个人自由的价值
C.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勃兴D.肯定了共和政体的优势
2024-03-1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的阶级立场,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观点一观点二
孟德斯鸠的理论主张的是要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张雁深《孟德斯鸠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鸠认为“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

——摘编自王养冲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

(1)围绕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阶级立场认知的差异。
(3)有学者认为,“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结合两则材料,以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为例,对该观点予以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杜威所说:“在教育文献里,人文主义通常具有一个特定的意义,它表明一种突出的理智倾向,这种倾向标志着在15和16世纪出现的知识复兴。”这种“突出的理智倾向”,开始时是由笛卡尔、弗朗西斯·培根、拉伯雷和夸美纽斯等确立的。笛卡尔主张人是能思考的主体,人因其思维运动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他说“我的灵魂,是完全、真正跟我的肉体有分别的,灵魂可以没有肉体而存在”,“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培根强调理智的经验主义取向,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观念,扩大了知识的范围;而拉伯雷“无疑是第一个把科学列入值得人类思考的首列学科的人”,当然这里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夸美纽斯则提出了“泛智思想”,主张“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摘编自夏剑《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后人类时代的教育学之思》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14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近代中西方部分学者关于“文化”概念的阐释

人物阐释
鲁迅

“文化一词既包涵其一般含义,指文明的智力方面,也包含其作为分析性范畴的菜些含义,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如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和社会关系的类型等等”
叶法无

“所谓文化,是社会的团结力、思想的系统、民族的信仰。故文化在其表现方面是物质的,然后在其全体的意义上却是精神的事物”
普芬多夫

“借助他人的协作、劳动和发现,同时也依靠个人的努力和思索,再或凭借神灵的启示,每个人便可以借着文化去过真正属于人的生活"
伯内特.泰勒“文化”对人有启蒙的意义,能够开发和完善人类精神的每一部分,借着文化去过真正属于人的生活

——摘编自马炳帅《近代中西“文化”概念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的任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康德看来,当意志对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都普遍有效的时候,这种普遍的规定就是客观法则。这样的立法也就是“自律”,亦即“人仅仅服从他自己的、但尽管如此却是普遍的立法,而且人仅仅有责任按照他自己的、但就自然目的而言普遍地立法的意志而行动”。康德的这一思想(     
A.突出以自我的意识为核心标准B.阐明了法律蕴含着理性范围内的自由
C.推动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D.主张人的价值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1729~1781年),通过文学作品抨击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某些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庸俗模仿,莱辛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德意志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莱辛的这些思想(     
A.表明工业化助推文化本土化发展B.适应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
C.体现出德法启蒙核心价值的差异D.说明德国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