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350年前后,欧洲遭遇了封建制度瓦解和黑死病肆虐的双重打击,出现了秩序崩溃、道德沦丧、积贫积弱、愚昧无知等“封建主义总危机”的症候,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觉醒,并被赋予了阻遏欧洲衰败的时代使命。该时期“知识分子的觉醒”(     
A.促使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反映出非宗教理性时代的来临D.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2024-06-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通过政治宣传、组建政治团体、开展思想论战积极推动维新变法。20世纪初,在革命派的持续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推出一系列“新政”,如废科举、设学校、设工商部,颁布提倡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一些办法。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派,一次又一次组织革命团体、开展政治宣传、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尽管他们寄予无限期望的多党政治、责任内阁、临时宪法被袁世凯撕得粉碎,但是毕竟使中国政治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运动中,上海日货厂店中的中国工人几乎全部罢了工。1916年,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天津各业工人们组织了“工团”,领导了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获得各地各阶层人民的同情支援。

——摘编自徐军《中国近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为适应不同的斗争环境,数次调整土地政策,农民因土地问题的解决而加入革命队伍,支援抗日前线。同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给予民族资产阶级以政治权利的政策……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西方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而是立足于本国国情,通过贯彻群众路线自上而下地引导民众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争取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以国家大局为重,立足于国内外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群众”的内涵。

——摘编自陶砥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互动关系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众政治参与的历史经验。
2024-06-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说:“英格兰因将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引进而显示出王权主导的政治特色……在封建制最为盛行的法国,国王的权威日益强化,‘最终走向专制主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封建制度支撑王权的积极意义B.教会和世俗权力间既斗争又依存
C.民众的政治信仰危机开始出现D.城市是王权强化的重要依靠力量
2024-06-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西渐”发展战略体现出我国建立国家自主工业体系和破除内陆工业“空白”的宏观部署。1978年后,我国实行“东部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效率优先的发展策略、从东到西的差异化区域战略布局,使得国家生产力得到迅速释放。据此可知,我国(     
A.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B.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新生政权相结合
C.经济建设兼顾国防安全和经济布局调整D.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2024-06-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太宗时代,位居枢密使高官的大将曹彬,“遇士(大)夫于途,必引车避之”。大臣文彦博公开对宋神宗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语。宋人诗云:“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宋朝(     
A.商业发展冲击社会传统观念B.科举改革导致社会阶层流动
C.士人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化D.“重文轻武”的风尚逐渐形成
2024-06-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初,俄国军队进入西欧,使成千上万的俄国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俄军将士深深地被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所吸引。对于那些优秀的贵族军官来说,远征西欧使他们有机会直接会见那里的自由派人士。这侧面说明(       
A.反法同盟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B.拿破仑战争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
C.俄国资产阶级反思沙皇的集权体制D.大革命成为俄国改革运动的先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引兵东征,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完全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时期最显著的事实,便是古希腊的文化和古代东方各国的文化因为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为发达的文化。那些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所形成走起来的各个国家,一方面具有东方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希腊的色彩。

———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材料二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瓦解崩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法国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加强了欧洲各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法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共和国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人们振作起来抵抗外国军队对革命的破坏,保卫革命的成果。革命领导人将《马赛进行曲》定为国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在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随着革命的进行和拿破仑军队的入侵,民族意识汹涌而起。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反对同样也激发了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文化重构中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众多海神信仰中,龙王信仰占据重要地位。自东汉至隋,文献中关于龙王的记载都与佛教有关。唐以前的龙王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海神,更多是作为事关农耕大计的神明,活动范围主要在西域一带,而非东部沿海地区。唐以降,文献中记载各地修建龙王庙的事情很多。龙王不仅司职降雨,而且融入民众生活,成为人们面临困难时可以祈祷的神。两宋时期,龙王作为“四渎之神”,更有“奠安海国”的作用。

——摘编自乔英斐《中国龙王信仰的发生与定型》

材料二:妈祖原型是宋建隆年间出生于莆田的林氏女林默,经修道最终飞升成仙,普渡众生于苦厄之中,自飞升以来多次受到统治者的褒封和赐谕,深受民众喜爱,其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渔业和商业,甚至也涉及到政治。其神力所达范围甚广,可以从泉州地区到直隶地区,甚至于“宾丹、爪哇等国”。今日学者统计全世界妈祖庙多达2500座,分布在中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巴西等26个国家。在许多地方,妈祖信仰早已超越了海神信仰的概念,信众甚至将其视为万能的神,类似于观音。

——摘编自应南凤《从龙王到妈祖——中国海洋社会的信仰观察》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仰逐渐恢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正式提出“使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民间信仰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积极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入21世纪,民间信仰所蕴含的特色文化元素逐渐得到挖掘,成为各地的特色文化产业。

——摘编自游红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视野下妈祖信仰谱系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龙王信仰形成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妈祖信仰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间信仰的现实意义。
9 . 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1965年希望减少移民的美国民众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超过60%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矛盾增多
D.受到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10 . 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时,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18世纪晚期,英国有人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饮茶,同时搭配以面包、蛋糕等食品,这一做法在19世纪进一步得到丰富,并最终定型为举世闻名的英国下午茶,成为日常生活中和社交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反映了(     
A.地域差异影响文化形态B.中国茶文化推广的艰难
C.不同文化交融的渐进性D.英国文化的包容性较弱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