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14 道试题
1 .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 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D.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到:“凡是在官职都经过选举又没有财产资格要求的地方,并且选举权为一切平民所有,一心想谋得一官半职的平民领袖们就不得不拉拢平民,以致平民大众控制了权力,超越法律之上。”这段材料反映出(     
A.平民政治存在弊端B.亚里士多德主张精英政治
C.公民民主高于一切D.亚里士多德提倡绝对民主
3 . 宋朝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成为乡约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时乡约以宣讲明太祖朱元璋“六谕”为主。清朝乡约宣讲内容除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还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反映出(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基层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
C.中央集权不断完善D.乡约教化逐渐与法律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初,规定“民有见业农者,不得转为工贾。”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政策的废除B.赋税制度的演变C.法律制度的约束D.多种经营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记载,宋代开封每日“有生鱼数千担”运入;“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上市,动即百数”;粮食“用太平车或骡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在临安“细民所食,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皆需之铺家”。于是,仅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米市三四十家”。这些记载可用于说明,宋代(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推动商业繁荣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
C.商品经济发展提高了社会商品化程度D.区域之间商品贸易趋向频繁
6 . 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人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的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收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本时期(     
A.官场陋习积重难返B.洋务派开始兴起C.权力构架发生变化D.地方财政日益紧张
7 . 汉朝把郡县治理的难易分为剧、平两类,难治者称剧。《汉书》中记载何并“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陈遵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后汉书》中记载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这些案例说明汉朝(     
A.选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B.郡县等级逐渐接近
C.建立了官吏奖惩机制D.察举与征辟相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的数百条约文中有那么几条对战争挑起者进行了指控,这只是会议操纵者为了平息在一战中受到重大损失和伤害的各国人民的愤怒情绪而做的官样文章,只是在形式上“指责”、“拉诉”德国和德皇威廉二世发动了这次战争,应承担罪责,受到应有的制裁和审判。对于英、法、美等国来说,它们的兴趣主要在于制裁德国,如何更多地获得赔款、领土和殖民地,而不在于审判战犯,为世界人民伸张正义。因此,当荷兰政府拒绝引渡德皇威廉二世的消息传到巴黎时,各国首脑只是表示遗憾,而不再考虑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凡尔赛和约中,凡是涉及到列强利益的条款几乎都能兑现,唯独追究战争责任和制裁战犯的条文成为摆式和陪衬,这对被称为战后的和平会议及条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摘编自罗天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分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盟国决定在纽伦堡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审判。根据传统的国际法,即使国家从事了侵略战争,它也不应受到国际审判。纽伦堡审判确立了一个“决定性的先例”,即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必须在法律上负责。传统的“国家行为”理论认为,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国家领导人不应遭到谴责,他们作为个人之所以犯下战争罪,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武装部队及其指挥官特别是中下级军官不过是执行命令。但是,鉴于纳粹暴行特别是种族屠杀,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认为,纳粹领导人以及参与大屠杀的主要人物应当对此负责。

——摘编自周桂银《奥斯威辛、战争责任和国际关系伦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凡尔赛和约》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追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在战争追责方面的发展及意义。
2024-01-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货币的演进历程一览表

时期

货币演进的主要表现

时期

货币演进的主要表现

二里头遗址

出现海贝、仿制贝

北宋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开始出现铜铸币

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

形成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明、清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西汉至唐初

统一铸造五铢钱

南京国民政府

实行法币改革

铸行“开元通宝”钱

2016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等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中国历代货币演变的主要趋势,并就其中的一种趋势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自原始社会开始采集和利用茶叶,但在唐之前,茶叶大抵采自野生茶树。随着饮茶之风渐广,茶叶消费量激增,靠采集野茶无法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于是,人工种植的茶园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茶叶核心产区。从茶叶种植上看,除去岭南道韶州、容州、象州产茶外,几乎尽出自长江流域。唐建中年间,北方饮茶之风日盛,大量的茶叶需从长江流域运往北方,带来了由南至北的繁盛的茶叶转运贸易。位于大运河枢纽素有“扬一益二”的扬州,成为唐代茶叶南北运输中重要的集散地,大量茶叶通过运河运到洛阳、长安。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开始依赖饮茶消解酒食,维持身体健康,刺激着唐王朝与周边国家民族的茶马贸易和茶马古道的开辟。

——摘编自刘礼堂、万美辰《唐代长江流域的茶叶种植与饮茶习俗》

材料二   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他们认为英国急需寻找一个新的茶叶供给源,以结束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这个地方很快被选定——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这里有合适的气候、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1848年,罗伯特·福钧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深入内陆茶乡,盗取中国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使茶叶在印度得以大批量种植和生产。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应用到茶叶的制作与运输中,尤其是大量制茶机器的出现,使此前从事制茶的小作坊纷纷转变为大工厂,到19世纪末,印度已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的产量迅速超过中国茶的进口量。印度茶不仅产量巨大,而且关税为零,这一切导致茶叶价格大幅下降,茶因此走入大众生活。

——摘编自韩红星、单依依《以茶为媒:明清中英贸易背景下茶的跨文化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大量种植茶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引种茶叶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