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13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残卷抄写于150年前后,据此可以说明(       

A.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最重要的出口物资B.莎草纸是传承古希腊文明的重要载体
C.希腊文化的中心已经东移至埃及一带D.促使新一代印刷书诞生的条件已成熟
2024-05-17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八国联军炮口下逃出北京的西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变法,由此开始了晚清最后十年所谓“新政”时期。面对庚子以后的社会危机和日益迫近的革命,它明显地带有王朝自我挽救的意味。而一个扑杀过变法维新志士的人物侈口昌言“变法”,又像是一种历史的嘲讽。所以,人们称之为“假维新”,以区别于戊戌年间那场以救亡图存改造王朝为目的的维新运动。然而,真实常常存在于矛盾之中。在假维新的过程中又实现过一部分真改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4-05-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教育的基本法规,其对历史课程的“要义”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该章程指出,中小学历史的“要义”在于陈述“历朝治乱兴表大略”“历代帝王之大事”“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及“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和“振发国民之志气”。

——改编自《用多种类型的情境化学生活动培育核心素养》(《历史教学》2024年第1期)

请简要评析晚清《奏定学堂章程》有关“历史课程的‘要义’”之规定。
2024-05-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用历史的慧眼,观欧洲历史之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我们总是“言必称希腊”……断定中世纪只是宗教上的狂热和科学上的蒙昧。事实上,中世纪文化与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如果没有中世纪这一中间环节,当今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难以产生。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6世纪时,原先的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区域、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显示出其进步的动力各有差异。……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西欧诸国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进步和发展?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使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猛然崛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跳跃式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新的意识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所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间环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述中古西欧文化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6-17世纪欧洲通过“科学革命”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列举16-19世纪“猛然崛起”的若干新商业经营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认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史实依据,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欧洲“支配全球”的“控制”力在20世纪发生的变化。
2024-05-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1965-1993年间希望减少美国移民的美国人占美国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示意图(据美国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改编)。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移民增多导致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B.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C.美国政府推行歧视性移民政策带来的必然影响
D.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冲突扩大
6 . 有史书描述说:“随着(这场)战争的停止,宗教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虽然在后来一些冲突中,宗教仍然是一个争端,但总的说来,它在欧洲政治事务中已不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而争取领土、财富和战略联盟的政治斗争已经世俗化了,因为它影响政府对外政策和主权国家军事冲突两个方面,“国家理由”均已压倒宗教忠诚而占据优势。”这一情形的出现(     
①缘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②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③体现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④有利于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唐穆宗时,诗人元稹作《白氏长庆集》序,称白居易诗风行社会,“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并在《元稹集》注云:“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白居易)及予(元稹)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材料反映唐代(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的应用逐渐推广   ②活字印刷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③私家藏书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发展   ④文化产品的商品化现象已日益显现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4-05-16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唐朝柳宗元云:“汉有天下,……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明末清初顾炎武亦曰:“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两位思想家所要共同表达的是(     
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作用各有千秋D.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4-05-16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1911年3月,梁启超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一文,文中曰:“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然“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童子所能知也。武汉起事,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人民心理所同然。”材料表明,当时的梁启超(     
A.认为美法式的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B.依然寄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C.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D.已预见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
2024-05-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不完全统计和估算,自从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历次战争掠夺、盗掘及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多达100余万件。中国的文物主要流失到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家。

——王开玺《圆明园三百年祭下》

材料二   

2023年,十二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重聚圆明园,距离上次的离别已时隔163年)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从“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选择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