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是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所宣扬的十诫,对十诫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十条诫命
1.除了耶和华神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6.不可杀人。
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偶像。7.不可奸淫。
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8.不可偷盗。
4.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5.当孝敬父母,使你在世得福。10.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妻子、财产,并他一切所有的。
A.基督教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B.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C.教会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基督教教条在西欧具有法律效力
2024-05-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史学代表人海登·怀特曾说:“我们所面对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是,即使在那些最朴素的推论性散文和文本中,尽管它们试图在不借助任何修辞雕饰和诗歌形象的前提下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它们也总不能如愿以偿。可以表明,每一个模仿文本都从对其对象的描述中漏掉了某些东西,或者加入了某些东西。”这段话旨在说明(     
A.历史只需关乎历史事实的正确观察陈述
B.一切关于历史的解释和理论都是多余的
C.历史描述应以还原本来面目为最高原则
D.历史学用语言作为叙事工具,很难如实
2024-05-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法国的封建专制 主义则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太阳王执政时期,对内大权独揽,对外扩张以争夺欧洲霸权。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使得法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空有经济实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而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于是,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法国发展开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希望能够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并提出了众多设想。而且大多数思想家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希望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

——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材料二   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 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 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

——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 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6-18世纪“东方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政策的影响角度,简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5-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校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此丰足,皆有便宜”。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中国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中国一方面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同非洲很多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一幅更多中国元素、更广合作维度、更深互动与融合的壮丽图景开始浮现,中国逐步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熊雷《新中国外交6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的原因,并列举隋唐时期通过海路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及《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的历史事件。简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点,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构建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2024-05-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称,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关注,改变了唐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传统……然而这项政策阻碍了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发展,这正是直到明清时期也未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大变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因。学者意在强调(     
A.宋代契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B.宋朝社会的契约精神比之前代有较大的进步
C.契约阻碍了经济向自由化发展
D.政府的契约政策适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24-05-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一份民国时期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正上方印有青天白日徽,其正文自右向左竖写,内容如下:“张泽民,年叁拾叁岁,男性,江西省武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据图可知,当时(     

A.北洋政府铨叙局颁发此证B.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规范
C.甄别审查的措施非常严格D.民国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8 . 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世纪末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曼彻斯特“比得上伦敦,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由此可见,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是因为(     
A.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革新B.电力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
C.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D.城市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夙为外人垢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

—摘自张之洞、袁世凯《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9月2日)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摘编自刘大鸭《退想斋日记》(1905年10月17日)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