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唐朝柳宗元云:“汉有天下,……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明末清初顾炎武亦曰:“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两位思想家所要共同表达的是(     
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作用各有千秋D.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4-05-16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1911年3月,梁启超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一文,文中曰:“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然“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童子所能知也。武汉起事,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人民心理所同然。”材料表明,当时的梁启超(     
A.认为美法式的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B.依然寄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C.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D.已预见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
2024-05-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不完全统计和估算,自从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历次战争掠夺、盗掘及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多达100余万件。中国的文物主要流失到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家。

——王开玺《圆明园三百年祭下》

材料二   

2023年,十二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重聚圆明园,距离上次的离别已时隔163年)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从“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选择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5-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5 . 考古发现,稻米在仰韶晚期遗址中的数量明显增多(新街遗址出土802粒,庙底沟遗址出土648粒等),在新街遗址中还发现了稻旱混作的新兴农业生产模式。这表明(     
A.水稻是仰韶文化的主要栽培作物B.稻麦复种制已在中原地区普及
C.中原地区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增强D.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2024-05-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侵略、占领和控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二   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622日至7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西蒙·玻利瓦尔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美一体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墨西哥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但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指出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并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不同时期为捍卫自由贸易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2024-05-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中国古代各朝大多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如《魏书·刑罚志》规定“年十四以下,降刑之半;八十及九岁,非杀人不坐”,《晋律》规定:“十岁,不得告言人”。由此可知(     
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B.恤幼思想影响国家立法
C.法律保障未成年人成长D.古代法律日趋人性化
2024-05-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如表是梁启超对护国战争的法律辩护词,请按史事演进逻辑排序(     
序号史事
前大总统袁世凯,久蓄逆……法律解决之道既穷,我国民乃不得不诉诸政治手段,故有今次兴师致讨之举。
法者,上下所共信守,而复能相维于不敞者也。法令一失效力,则民无所措手足。而政府之威信亦隳,愿大总统常以法自绳,毋导吏民以舞文之路。
袁氏图帝不成,乃欲更保总统,反覆无……按诸现行约法刑律及各种法令,其为犯革命内乱之罪毫无疑义。
项城以违法专欲失天下望,今宜尽反其所为,请以明令规复旧约法效力。克期召集国会,委任段公组织新阁⋯⋯帝制祸首不惩,无以谢天下。
A.④①③②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2024-05-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都铎王朝时期(1485年-1603年)的英国政体性质十分独特。一方面都铎王权空前强大,呈现出明显的君主专制倾向:另一方面,都铎诸王基本上是遵照“政治程序”行使其统治权的,处处表现出明显的法治特征。原本根本对立的专制和法治不合逻辑地共存于都铎政体中,形成奇特的“都铎悖论”现象。这一悖论存在的合理性在于(     
A.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任务B.英国议会传统对王权的有效制约
C.满足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需要D.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竞争共生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人们可以轻松地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找到欧洲,并标注出其边界。但是要找到西方的具体方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地理上讲,它不是一块边界分明的地区,而是一片在历史变迁中边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群岛,以及一种在政治上以类似方式建构的国家形态。长期以来,西方仅仅是指一种自然方位:日落之处;还有一层衍生意义,即尽头和往生世界。事实上,相较于“欧洲”,“西方”的概念具有更多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的色彩,争议也更大。即便是在西方国家内部,也是这种情况。西方的拥趸——把西方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会被扣上傲慢的欧洲中心主义论者、新帝国主义者,甚至是种族主义者的帽子。反过来,西方的批评者,则容易被贴上对人类最崇高理想的背叛者和说自己国家坏话的人之类的标签。历史表明,“西方”的概念是必要的。第一,当欧洲人越过欧洲半岛的边界并远离他们的大陆而去的时候,“欧洲”的概念已然不够,需要添加一些新的要素或者需要表述得更加准确,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第二,西方需要它的对立面,它因与其它的概念有所区别才得以存在。用莱因哈特·柯塞勒克的话说,“西方”是一个不对称的概念。说它不对称,是因为在此概念的内核中嵌入了一种对自身优越的想象。非西方的,始终被视为低劣的。因此,“西方”是一个充满傲慢的概念。第三,我们所讨论的现代西方概念,如果撇开第一点中的“外欧洲”维度,那么它在空间上的范围要比欧洲更小。西方的概念始终能在欧洲境内划出一道分界线。这道分界线的前身,就是以前天主教与东正教在宗教上的分野。对于19世纪欧洲的自由派和民主派人士来说,“自由西方”的对立面在欧洲大陆内部的专制,即沙俄帝国。因而在20世纪初通过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将这一对立面的建构重新激活,也就并不困难了。而对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而言,它的首要对手是国际法西斯主义,次要对手是1945年之后的苏联共产主义。它在当下的对手则相对比较模糊:“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个关键词有时可以概括,但也不尽然。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何谓西方?——一个富有争议概念的多义性》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