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悬殊、准备不足和缺乏经验,同时又是出国作战,造成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在战争初期极为繁重、复杂且艰苦。1951年,志愿军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共歼灭敌人16万余人,但同时,志愿军只能发动“礼拜攻势”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志愿军党委、中央军委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采取了供应站制度、分段保运制度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后勤快速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这期间,我军从上到下对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突破性认识,后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向组织现代后勤保障转变,很多保障模式、运行机制、经验方法等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新《抗美援朝战争后勤保障工作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后勤保障面临巨大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意义。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哈默(美,1898—1990)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主要事迹
1921向苏俄赠送大量医疗设备和药物,得到列宁接见
1921—1925成为福特、美国橡胶和派克自来水笔等37家美国公司驻苏代表
1926创办苏联首家文具厂,采用英德工艺,推行计件工资制,产品供应给苏联所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被誉为“铅笔大王”;5年后将工厂转让给政府,得到丰厚的偿还费用
1940建议“美国将超龄驱逐舰移交英国,英国将太平洋岛屿租借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得到部分采纳和罗斯福的接见
1961U—2侦察机事件后,受肯尼迪委托与赫鲁晓夫会面,促成美国解除对苏联蟹肉的禁运
1979作为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与正在访美的邓小平进行会晤,两个月后来华签订一系列商约,包括南海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安太堡露天煤矿等项目
1985访问莫斯科,对促成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郑锡荣编译《历史的见证——哈默自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哈默成为“铅笔大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哈默的历史功绩。
2024-04-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10月,滇缅公路重开后,中国开始积极谋划出兵缅甸,以维系国际交通线的安全,但由于英国不愿介入中日战争,并基于利益考量而寻求以自身力量保卫远东殖民地,一再阻挠中国军队赴缅。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缅政府无力向入缅联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最终迫于形势,英国才同意中国出兵缅甸。此后,英国利用重开滇缅公路的机会,改善对华关系;关于缅甸防卫问题,英方最终同意英缅政府给予中国诸多便利,如允许中国购买的飞机在缅装配、低空训练,使用缅甸境内机场,云南垒允至缅甸腊戌间可架设有线电话,等等。

——摘编自于宁《中英关于共同防卫缅甸问题的交涉(1940—194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同意中国出兵缅甸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同意中国出兵缅甸的历史作用。
2024-04-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变法前夕,维新派代表李端棻为了推进变法,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奏上《请推广学校折》。李端棻指出“窃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言人才之多寡,系国家之强弱也”,新式学堂只是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字,多是涉及文化一类,而对于治国理政之道,大多是没有涉及的。“诸学或非试验测绘不能精,或非游历察勘不能确,今之诸馆,未备图器,未遣游历”。他在奏折中指出,新式学堂大都设在京师,“今十八行省只有数馆,每馆生徒祗(只)有数十”,大多数生徒只把读书当成追求荣华富贵的方式,并非真正钻研技术、学问。这一奏折成为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指针,之后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名的纲领性文件。

——摘编自程妙洪、吴小丽《戊戌变法中〈请推广学校折〉的主要思想与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所揭露的当时教育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并谈谈其对教育的启示。
2024-04-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后,西域文明就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源源传入中原。在短短几十年中,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不仅有芝麻,胡麻、无花果、安石榴、绿豆、黄瓜、大葱、胡萝卜、大蒜、番红花、胡荽、酒林藤、玻璃,海西布(呢绒)、宝石、药剂和罗马胶等物产,而且还有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以及后来传入的佛教等产生于异域的文化。中国文明的传播更加遥远,政府的使者曾达到安息(伊朗)、犁轩(古罗马国)、身毒、奄蔡(今里海东北)、条支(今波斯湾西北),穷临波斯湾。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影响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许多来自异域的艺术形式不约而同地传入中国,融进中华文化之中。

——摘编自张小峰《两汉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盛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五口通商,买办兴起,外国商人在广州投资开设洋商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广州的外贸。在这一时期,广州外贸出入口商品品种不再受禁令限制,广州港进口商品分为洋货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的商品,进口商品有鸦片、洋布、洋棉等机器生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近代以来,广州贸易额仍在缓慢增长,但已经被上海反超,其占全国贸易额比重逐年减少。

——摘编自李庆新《广州“交易会”及其制度改革》等

材料三   2008年以来,全球化遇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

——摘编自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汉武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出现盛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条件,并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国际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共2100万英镑;18261850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经办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对外贸易。英国还迫使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例如,英国与巴西签订的商约,对英国进口货物税降低到15%,并且不准巴西对其他国家降低关税,从而保证了英国在巴西市场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1821年,美国对古巴的出口达454万美元,占对西属拉丁美洲出口总额的2/3以上。1822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宣读咨文,主张承认智利、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独立。1823年底美国宣布“美国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极力反对。国务卿克莱说,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2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在拉丁美洲扩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拉丁美洲扩张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希腊政治生活中最为典型、最独特的成分就是城邦。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义表述城邦这种体制在规模、形态或社会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多样性。粗略地说,城邦是一种由公民(成年男性)、没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妇女和儿童)以及非公民(客籍外邦人和奴隶)组成的共同体。这是一种确定的团体,占据着特定的区域,人们在特定或确定的政治体制下生活,不受外部威权的摆布,足以使其成员感到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城邦的大部分土地有可能无人居住,间或有农舍、村庄甚至小镇。但它必须有一个中心地点——宗教、政治、行政管理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斯巴达是个显著例外)。一般城邦通常筑有防御工事,总有一个市场,一处召开公民大会的场所,一处司法与政府机关、行政和协商之地;早期政府的类型是君主制或贵族制,后期通常是寡头制或民主制。

——摘编自(英)约翰·博德曼等《牛津古希腊史》

材料二   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埃及以及波斯的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伊朗。公元前331年到前330年的冬天,薛西斯位于波斯波利斯的宫殿被亚历山大付之一炬,波斯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正式终结。在攻占了波斯之后,亚历山大解散了他军队中的希腊分遣队,但是亚历山大穿过伊朗北部,继续向东推进,追击逃亡的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

——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政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建立帝国的历史意义。
8 . 习近平同志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材料一   1346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30%~45%之间。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熊大火来净化空气并要求保持街道的清洁。1349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止大规模的集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定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直到1440年黑死病才开始消退。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规模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控作用。
2024-03-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615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下西洋的壮举,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非洲东海岸,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宝船,最长的长44.4丈、宽18丈,排水量14000吨,载重量7000吨,俨然海上的巨无霸。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对。明成祖死后,因航海耗费巨大,被迫终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哥伦布,1452年出生于热那亚西班牙籍织布工人家庭。大海是哥伦布成长的舞台,从水手到船长到航海家,这是他的人生轨迹。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多芬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凡是在司令管辖范围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14928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87名船员扬帆远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横渡大西洋,于14921012日清晨,到达了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和远航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条件。
2024-03-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坛、庙、冢,到江淮地区的凌家滩墓地和环壕聚落,再到中原地区以双槐树为代表的河洛古国遗址,在距今5500—5000年各地均出现了以城址、祭坛、王陵、“璧琮璜”玉礼器和“鼎豆壶”陶礼器为标志的古国,它们恰如满天星斗,构成了中华文明初曙阶段的多个源头。而且,由良渚、焦家、凌家滩、牛河梁等遗址中的史前先民所创造的玉器、陶器和棺椁等一整套礼仪制度,开启了我国礼乐文明的先河。

——摘编自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

材料二没有周公就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此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摘编自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制礼作乐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