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524 道试题
1 .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A.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
C.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
2 . 西班牙文化传统中有很强的尚武精神,伊比利亚半岛人(即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经过700年的“收复失地”战争才把阿拉伯人赶出半岛,因而军人在社会中据有很高的声望与地位。对美洲的征服又加强了这种传统。独立战争刚刚开始时,玻利瓦尔说:“我们的同胞不具备我们北美兄弟所著称的那种能力与政治品德,完全的民众制度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而只会把我们推向倒台。”“秘鲁护国公”圣马丁留给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个忠告是:“一位幸运的军人……执政,对重新建立的国家是可怕的。”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阿拉伯帝国衰落推动民族国家发展
B.拉丁美洲文化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
C.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
D.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有其根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

——汉·晁错《守边劝农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政府的边疆政策及其特点,并说明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其数甚恶者,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灭,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案梁、陈以往,略有其条。周、齐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开皇创制,始备此科,酌于旧章,数存于十。大业有造,复更刊除,十条之内。唯存其八。自武德以来,仍遵开皇,无所损益”。

——《唐律疏议》

注:十恶:反逆(谋反及篡权行为)、火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寝及宫殿行为)、叛(背叛朝廷或国家)、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不道(灭绝人道的残杀人行为)、不敬(偷盗皇家器物或祭祀用品以及过失危及皇帝安全)、不孝(不奉敬侍养尊长及违反服制行为)、不义(部下及百姓杀死郡县官吏或丈夫去世而妻子匿不举哀等行为)、内乱(亲属之间犯奸乱伦行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十恶”的具体内容角度分析政府推行该律令的目的,归纳《唐律疏议》的特点,并指出其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的地位
2024-06-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新辟水路图。国民政府开辟这些水路(     

A.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B.有利于推动敌后战场的开辟
C.为持久抗战提供有利条件D.企图为全面发动内战做准备
2024-06-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比一下英国革命时期的社会分裂,区别就很清楚:英国革命是纵向地把社会分开,因此无论哪个阵营获胜,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下来。法国革命是横向地把社会切割开,因此如果王权和贵族这个阵营胜利,那么原有的社会结构会被保留,革命等于没有发生,可是如果第三等级胜利了,那么整个社会就都被颠覆了,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社会。

——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五款规定“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八条中规定:美国商民“雇觅跟随、买办……均属事所必需,例所不禁,应各听其便,所有工价若干,……中国地方官勿庸经理”。同时《五口通商章程》第一条、第十条都有相关规定,“依条约规定,中国政府答允外国人不干涉外国人雇佣中国人的事。”同时,根据“一体均沾”的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的商人也获得这项权利。至此,买办脱离清政府的限制,近代意义上的买办登上历史舞台。

——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和法国“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两种说法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出现变动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统治者的权力膨胀而设立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其权力来自三方面的限制,一是通过选举产生,二是任期设置为一年,三是实行双位同僚制,奠定了共和国官制的三大原则基础。该职务最有可能是(     
A.监察官B.执政官C.元老院长老D.议事会议员
2024-06-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200—3200年)遗址内共出土石器900余件(见下图),确认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工具组合,基本上满足了从开荒、碎土起垄到中耕、收割的农耕生产需要。这一考古成果表明(       

A.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C.农业在当时占重要地位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到1901年城市人口占比为78%。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经济重心向北移动,新的工业城市在北部和西部兴起,人口也发生了相应的流动。随着人口增多,城市功能也不断得到完善,还出现了各具功能和特色的城市,如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便利的交通使得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连接畅通,还形成城市密集性地区,导致城市群的出现。英国城市化初始阶段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对其他农业国的掠夺,例如1757~1815年,英国仅从印度搜刮的财富就达10亿英镑之巨。受自由放任政策影响,英国城市化进程避免了政府的干预,但由于缺乏政府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市内部规划混乱、杂乱无章,传统“城市病”也逐渐显现。

——摘编自曾宪明《城市化与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

材料二   在20世纪40年代末独立之前,印尼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全国只有7%的人口称得上为城市人口。独立之后,印尼经历了城市的快速增长,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一批新的省会城市,到70年代末城市化率已达22%。80年代以来,许多与农村居民生活有关的加工业、手工业、纺织业等农村非传统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成为吸引和吸收农村人口就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力量。但此时印尼尚无一个清楚的产业布局政策,外国资本的流入基本会选择爪哇—巴厘地区作为自己的产业基地。另外,由于无法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难,人口向外岛迁移的诱因不足,广阔的外岛地区只提供了6%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与城市化相伴而来的是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人口涌入和民族分裂等社会问题。

——摘编自高强董启锦《印度尼西亚农村城市化进程、特点、问题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和印尼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印尼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不同于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6-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的学术界“谈良知者盈天下”,士人中出现了“凭虚见而忽躬行,甚至越绳墨自恣”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一些儒学家的强烈不满。他们在对宋明儒学的反省和批判中,积极致力于“儒学精神的重建”。例如顾宪成把关注国事、天下事放在首位,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的口号,他还认为把孔孟之道说成“万世无弊”的绝对真理是错误的,任何思想在发展和传承中都会出现“失真”。他和其他东林学者力求把讲学与救世情结结合起来的学术努力,反映了晚明儒学发展的新动向。

——摘编自姜林祥苗润田《中国儒学史明清卷》

材料二   维新人士从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到对儒学经典的批判,将孔子与后世儒家割裂,挖空了传统儒学的内核。他们提出后世儒家失去了“孔子真精神”与“儒教真义”,继而提出“孔教复原”即恢复“孔子真精神”。康有为鼓吹孔教本来是完美无缺的,孔子的真精神被之后的历代儒家所抛弃。在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的理论宣称中,各个时期的儒家经典与儒家圣贤都受到了批判,孔子成了孤军奋战的“孤家寡人”。

——摘编自李博《试论近代儒学的危机与流变(1840~1919)》

材料三   五四运动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并未完全摧毁李大钊对儒学价值观的肯定。学贯中西的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自己对待儒学的独特观点,他既肯定和尊重儒学的“真理”,也对其中的“糟粕”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基于这些思考,他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儒学与西方学说相结合的主张,“期与东西文明之调和有所裨助,以尽对于世界文明二次之贡献”。

——摘编自姚文兴《论李大钊的儒学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三中学者对儒学态度反映出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材料中“儒学精神的重建”“孔教复原”“东西文明调和”的内涵,并予以评价。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一隅伫立着“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颂扬和敬献。这块石碑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带至斯里兰卡。该石碑可用于佐证(       
A.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B.明朝与南亚存在文化交流
C.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紧密D.斯里兰卡是当时的贸易中心
2024-06-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