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庆历四年,知制诰欧阳修等人起草并颁布贡举新制,使得科举考试各方面都有了参考标准。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论述》中对庆历科场新制的内容作一详细的录入:进士(省试)试三场,不改封弥、誊录制度。考试顺序为:先试策三道,一问经旨,二问时务;次论一道;再诗赋各一道。关于旧时的试帖经、墨义,今统统取消。关于各场的评判标准:初场引试策,先次考校。内有文辞鄙恶者,对所问不备者(谓十事有五项以上不对者),误引事迹者(谓十事误引五项以上者),虽能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等,并不更考论。对于论,内有不识题者,文辞鄙恶者,误引始者(十事误引三项以上者),虽有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亦不更考诗赋。第三场诗赋毕,将存留策、论卷子上与诗赋通考定去留。合格荐名者,出榜告示。

——摘编自许洪波《宋初科考与文赋--以欧阳修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年间"贡举新制"中有关"省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年间"贡举新制"的历史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11年中国民族企业创办资本趋势图


——摘编自贾利强《清末第二次设厂高潮研究》

材料二   1919年中国民族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摘编自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中国设厂高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全国民族企业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说明这一分布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1-06-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用一个组织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个训练有素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得以维持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   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其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很快就归于失败。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表现。
2021-06-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推动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治国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理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概括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就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5 . 某班学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近代早期世界贸易”的资料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简述近代早期世界市场的表现。

第二组同学搜集到“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料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百分比

年份
国别
17501800183018801900
英国1.94.39.522.918.5
德国2.93.53.58.513.2
美国0.10.82.414.723.6
中国32.833.329.812.56.2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概述表中英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组同学搜集到“全球化历程”的资料如下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任选一个“全球化波次”加以说明。(要求:时段清晰,史实准确)
6 .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7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2021-04-28更新 | 293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死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好令者也。”

——《韩非子》

材料二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源于物本性的必关系。就此而言,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物质世界有其法…人类有其法。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湿的气候有关系;和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民族的宗教、性、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式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制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1-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关于“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191235日《临时政府公报》29

材料二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摘编自李玉刚著《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

材料三   自袁为总统,野有饿殍,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1915年《讨袁宣言》

材料四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