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拥有辽阔的中原腹地,而且拥有广袤的陆疆和海疆。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就是极富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边疆治理不仅直接影响一朝一代的兴衰存亡,而且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边疆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守住一条线(边界线)(边疆地区)。实际上包含着物与人两个要素。边疆治理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边疆地区行政体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与运作机制、民族政策、教育政策、经济开发和社会整体发展、周边外交等。

﹣﹣摘编自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是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至今已有200余年。美国西部地广人稀,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土地法案,注重吸引人才和科技,推动了西部经济迅速发展。在治理边疆过程中,许多条文扩展了美国民主的范围和程度。美国西部居民以土著印第安人为主,后来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洲、欧洲移民),矛盾激化,美国政府推行“熔炉”政策,迫使印第安人被同化。随着西部的开发,以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部精神”逐渐形成,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美国边疆治理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边疆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边疆治理的认识。
2023-09-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自幼十分好学,由于家境败落,他靠上山砍柴换取文具,用来学习。葛洪几十年如一日,从经史百家到短杂文章,共读了近万卷。葛洪不但重视学习书本知识,而且乐于拜有知识的人做老师。葛洪在向书本和民众学习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对客观事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他的观察力也十分敏锐,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是常备的实用书籍,记载了他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另外,对于流行病、传染病,书中更是提出了“疠气”(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的概念,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当今来讲也是十分有见地的。葛洪的一生可谓精彩,而且颇具传奇色彩,他的聪慧睿智帮助他开拓了医学的新领域,在临床急症医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编自《中医世家》


(1)根据材料,概括葛洪的主要医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葛洪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023-09-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冷战后美苏两极对立矛盾的突然消失,美国战略家凭借冷战胜利的“王者之气”和以全球为视野的学术传统、将世界政治的主要矛盾认定为美国自己与美国在建立霸权秩序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间的矛盾。于是,美国的小布什政府在没有联合国决议授权。甚至没有得到大多数北约盟国支持的情况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争使当今世界的称霸与及反霸、恐怖与反恐这两对矛盾空前激化并相互重叠。导致世界战略格局出现强力颠簸。战后,反而更加动荡。2002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441号决议的全票通过,实际上反映的是大国在共同对付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及振兴全球经济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摘编自袁鹏《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政治主要矛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2023-09-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所示为宗教改革期间英王亨利八世迫使国会颁布的法案。这些规定(  )
A.威胁了封建统治B.挑战了神学思想
C.充满了科学精神D.彰显了世俗权力
2023-09-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明史•职官志》中提道:“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即或停遣。”这说明“巡抚”初设时属于(  )
A.地方性军政长官B.临时性差使官员
C.德高望重的将领D.以位卑权重的御史
6 . 唐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等盛世时期,而剩余必然通过交换和转移才能兑现社会生产总平衡。这论证了唐初(  )
A.开拓创新的制度建设B.盛世局面出现的因素
C.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D.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7 . 1971年,在呼和浩特发掘的汉壁画墓中有女子采桑图;1972年,嘉峪关东四十里的戈壁滩上东汉砖墓内亦有大量反映蚕桑、丝绢及纺织工具的彩绘壁画。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汉代(  )
A.西北地区的蚕丝业有所发展B.河西走廊是丝绸西传的通道
C.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管理加强D.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8 . 韩非子认为:“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其意思是“法”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明了,韩非子意在强调(  )
A.以法治国B.融术于法C.外法内术D.外儒内法
9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阴山岩画中有关于原始社会猎马的描绘,如下图所示。图中一人正面围堵,一人其后偷袭猎物,第三人驱赶猎物。从这一岩画可以断定当地族群(     

A.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B.讲求工具和策略的运用
C.将射箭与军事训练结合D.出现了农业领域的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0年,苏俄耕地面积虽然只比战前减少了7%,但谷物总产量却减少了一半,单产减少了1/3,棉花产量仅为战前的6%,工业品产量也仅相当于1913年的1/7,日用品也极端匮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超前的生产关系脱离了国情B.国内战争阻断了国家工业化
C.和平是国民经济恢复的前提D.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2023-08-30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