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4 道试题
1 .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虽然国会可通过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否定总统,但这种再次否决成功率不大。如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共实行633次否决,而被国会推翻的只有9次。杜鲁门被推翻的次数最多,却也只是250次里的12次。由此可知,美国(     
A.国会的立法权有名无实B.宪法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C.人民主权原则惨遭破坏D.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坐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列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

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
艺术、农业、日工、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上表反映出(     
A.启蒙运动孕育了近代科学B.法国社会思潮冲突明显
C.启蒙学者宣传多元性知识D.法国成为制度变革先锋
2022-12-04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农村出现了数户家庭自愿联合、劳动力互相调剂使用的耕田队,后来发展为劳动合作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义务耕田队条例》《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还倡导无牛人家自动地合股买牛组成共同使用犁牛的合作社。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致力于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B.想方设法恢复发展农村经济
C.开始了依法行政的治国实践D.意在建立独立自主经济体系
4 .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这些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2022-11-28更新 | 344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顺治十六年(1659 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清廷的做法(     
A.保证了地方社会长期稳定B.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乡民整体道德素养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2022-11-01更新 | 488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B.人治走向法治C.避免政府腐败D.分权制衡完善
2022-11-01更新 | 708次组卷 | 4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7 .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创新力
C.文化认同有助于海峡两岸统一D.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2022-10-04更新 | 933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朝很重视乐舞修养,并制定了礼乐制度。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其根本目的是(     
A.规范统治阶层的行为习惯B.强化贵族的道德修养
C.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D.提升贵族阶层的文化素质
2022-10-03更新 | 190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
(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
(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
占全国户数
比例(%)
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   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

——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工匠精神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西方工匠精神的内涵,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2-09-24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