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50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能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时间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1)的影响
B.图2能表示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溶氧量对醋酸菌产生醋酸速率(V2)的影响
C.图3能表示在利用乳酸菌制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内乳酸的变化趋势
D.图4能表示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
2024-03-3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

(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紫色色素所需的酶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转运 缬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CAU、UGG、GCG,则基因A中决定该氨某酸序列的模板链的碱某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
(3)B基因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A基因的,从而使色素合成减少,花色变浅。从上图可以看出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牛物的某种性状可以由_______决定。
(4)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全为红花,则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F!自交,则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二_____,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现有红色AABbb( )n+l )三体的植物,与白色aabb的植物杂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需写出配子及比例)______
2016-12-12更新 | 6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3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3 . 某二倍体植物(2n=12)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下表,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由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总株数可育∶不育
13527∶8
24232∶10
33627∶9
44333∶10
54635∶11
(2)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母本的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____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黄色,r控制绿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配对,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7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绿色种子占6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黄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6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____色的种子作为母本;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4 . 动物可通过学习将条件刺激(CS)与非条件刺激(US)有效关联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CS和US间的最长时间间隔称为“一致性时间窗口”,简称“Tm”。研究人员利用果蝇的“气味-电击”学习模型开展研究。
(1)果蝇对气味甲、乙的偏好无差异。利用下图1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味甲与施加电击两种处理的时间间隔对果蝇建立气味与电击关联的影响。先向训练臂通入气味甲并施加电击,置换新鲜空气之后通入气味乙,训练后将果蝇转移至测试臂进行测试。

①电击会引发果蝇的躲避反应,属于______反射。实验中______作为条件刺激。
②检测并计算左右测试臂果蝇数量差值占果蝇总数的比例(PD,绘制曲线如图2.时间间隔为20s时野生型果蝇在测试臂的分布情况为______,表示所有果蝇的学习均失败。以PI=0.5时的对应时间为果蝇将气味与电击建立关联的Tm,实验结果显示______,说明5-羟色胺(5-HT)水平能够影响Tm。

(2)气味和电击的感受器不同,位于果蝇脑区学习记忆中枢的K细胞可以同时获得这两种信息,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传出神经元。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果蝇K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性表达荧光探针,该探针结合Ach可产生荧光,实验证实建立气味一电击条件反射前后,气味信号使K细胞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发生改变。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______(选填下列序号)。
①气味甲刺激②气味乙刺激-10s间隔-电击刺激③气味甲刺激-10s间隔-电击刺激④检测果蝇脑区荧光强度⑤检测果蝇脑区5-HT释放量
(3)果蝇脑区的神经元DPM可以释放5-HT,电镜观察发现K细胞与DPM存在突触。实验研究K细胞与DPM之间的功能关系,结果如下图3。

综合上述信息,用适当的文字和箭头完善果蝇建立气味-电击关联后的反射弧及其调控机制的示意图______

(4)自然界中,CS与US之间的间隔是多变的,受5-HT机制调节的Tm是影响条件反射建立的重要因素,请分析动物Tm过短对其适应环境的影响______
2023-03-31更新 | 998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
5 .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____________酶,该酶是由____________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通常加入____________染料,此染料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此染料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_。我们可以通过此方法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一”表示无。
实验结果发现两种培养基都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2-17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6 . 鸡的脚胫颜色受色素影响,根据鸡胫的表皮层下有无色素可分为深色胫和浅色胫两类。研究小组发现某养鸡场深色胫的公鸡和浅色胫的母鸡交配后,产下的子一代中,公鸡都是浅色胫,母鸡都是深色胫。据此,产生两种推测:
推测一:控制胫色的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在公鸡中浅色胫是显性,在母鸡中深色胫是显性。
推测二:控制胫色的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
(1)研究小组用子一代的公鸡、母鸡随机交配,观察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检验推测是否正确。
①若推测一正确,则子二代中,浅色胫公鸡:深色胫公鸡:浅色胫母鸡:深色胫母鸡=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推测二正确,则子二代中,浅色胫公鸡:深色胫公鸡:浅色胫母鸡:深色胫母鸡=________________,并可以判定: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色素的形成。
(2)若有纯种的深色胫和浅色胫的公鸡和母鸡各若干只,请设计杂交实验,只根据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就能判别上述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推测一正确。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推测二正确。
2018-02-27更新 | 55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2月)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下图甲。每隔一段时闻,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 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下图乙。 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是否可以说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并且马铃薯块茎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则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若实验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_______,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7-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8 . 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作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实验二中,绿色果皮植株作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对母本的简要操作流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
2017-07-02更新 | 8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不慎被撕破,留下如图所示的残片。已知9号不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男女比例按1:1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4张碎片中属于该系谱图的是___________

(2)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9号和10号夫妇再生育一个患该种遗传病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导致11号个体患病的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___号个体。
(4)人类遗传病是由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_遗传病三大类,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_等手段。若12号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在对其进行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主要是对染色体的___________进行观察。
2019-03-0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0 .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下图是一个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5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
(2)如果7号与一白化男子婚配,所生孩子中,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
(3)如果9号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为_____
(4)假设5号和6号如果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是白化病的几率为_____;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白化病女儿的几率为_____;假如7号和8号可以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