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泡菜的腌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发酵原理的认识和密闭式发酵罐的设计成功,标志着发酵工程的诞生
B.在无氧条件下,人们利用果酒制作后的多余产物进行醋酸发酵,可生产果醋
C.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泡菜品质不一,与食材上菌种的差异、杂菌不明等有关
D.发酵工程所用菌种都是经选育的单一菌种,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实验组特异性去除了一种物质,运用了减法原理
B.验证镁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在常态条件下除去镁,运用了减法原理
C.对光合作用中CO2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添加NaOH吸收CO2体现了减法原理
D.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加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等,运用了加法原理
2024-02-20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教材经典实验和的生物学史-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3 . 在鉴别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溴甲酚紫可用于分离和筛选产生代谢酸(有机酸)的微生物。如果培养基的颜色由紫色变成了黄色则说明其中的微生物能产生代谢酸。下列相关分析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将泡菜水加入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48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B.将醋酸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有氧的条件下培养 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C.将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恒温且严格无氧的条件下培养 48 h后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D.将酵母菌接种在含溴甲酚紫的鉴别培养基后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 48 h都会出现紫色→黄色的颜色变化
4 . 如图1是传统发酵技术的部分制作装置及操作步骤示意图;图2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装置中,适用于果醋制作的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主要来源于____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条件适宜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____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糖分解成乙酸;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为____,再进一步转变为乙酸。
(4)进行果酒制作时,A装置中的发酵液不能装满,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该发酵需要的温度条件是____℃。
(5)图1C装置是制作____的装置,其中在发酵坛盖沿上加水的目的是____
(6)酿造葡萄酒时,在榨汁前,要先对葡萄进行____,再去除枝梗,该步骤可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____污染的机会。
(7)用体积分数为____对上述装置进行____后,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 ℃的环境中,每天拧开气阀b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____。图2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
(8)10 d之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对图2出料口c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呈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9)产生酒精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然后将装置放在____℃的环境中,适时打开图2中气阀____向发酵液中充气。充气的原因是____
2023-11-17更新 | 70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7讲 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应用
5 .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如传统食品中的酒、面包、酸奶、泡菜、醋、腐乳、酱油等就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而成的。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1)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酸奶、泡菜
(2)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可利用霉菌的无氧呼吸制作腐乳、酱油
(3)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制作酒和面包
(4)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制作各种醋
(5)防止乳酸菌产生的CO2导致发酵液溢出,泡菜坛不能装满
(6)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
(7)米饭蒸熟后应立即撒上制好的酒曲粉,并趁热装入发酵缸中
(8)与酒精发酵相比,醋酸发酵需要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9)果酒发酵时,每日放气需迅速,避免空气回流入发酵容器
(10)果酒发酵时,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汁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增多
(11)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
(12)果醋发酵时,用重铬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时,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13)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含量越高,品味越佳
(14)醋酸菌在O2、糖源充足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
(15)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打开,然后重新拧上
(16)腐乳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微生物包括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毛霉起主要作用
(17)酿造葡萄酒和葡萄醋所利用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8)酿造葡萄酒和葡萄醋所利用的微生物都能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
(19)把葡萄酒缓慢“变成”葡萄醋的微生物可能来自空气
(20)葡萄酒变成了葡萄醋是因为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了醋酸
(21)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22)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定期开盖放气
(23)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24)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
2023-11-17更新 | 5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7讲 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应用
6 .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统发酵技术的目的是获得发酵产品或更多的微生物
B.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C.以乙醇为底物进行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的气泡量
D.进行泡菜发酵时,原材料只能装至八成满,是为了防止乳酸菌产生CO2导致发酵液溢出
7 .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约20%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因此酸奶比牛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乳酸菌的一个细胞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C.乳酸菌细胞中具有拟核,其DNA 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通入氧气有利于其繁殖和产生乳酸
8 .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如传统食品中的酒、面包、酸奶、泡菜、醋、腐乳、酱油等就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而成的。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酸奶、泡菜
B.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可利用霉菌的无氧呼吸制作腐乳、酱油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制作酒和面包
D.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制作各种醋
9 . 发酵产品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果酒、果醋、泡菜、酸奶等的制作均离不开微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变酸的醋表面有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
B.利用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应先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再去除枝梗
C.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控制无氧条件
D.制作泡菜时加“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以缩短发酵时间
10 . 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米酒时需要先通气再密封,有利于酵母菌先快速繁殖再进行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B.仓库中稻谷的储存需要低温、无氧和潮湿的环境,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C.种植水稻时适时排水可以改善氧气供应来避免根系产生过多乳酸,造成水稻出现烂根
D.制作酸奶时将密闭发酵瓶放在摇床上不断振荡,使乳酸菌与氧气充分接触以促进发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