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3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了,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是东汉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被后人称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图腾,还被用作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如图,大正方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若E的中点,则     

   

A.B.
C.D.
2024-05-01更新 | 109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2 . 我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圆材埋壁”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意思是: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这木材,锯口深寸,锯道长尺(1尺寸).问这根圆形木材的直径是__________寸.
2023-12-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19年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3 . 《九章算术》是古代东方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ǔn,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1、2(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推开双门,双门间隙的距离为2寸,点和点距离门槛都为1尺(1尺寸),则的长是(       
A.50.5寸B.52寸C.101寸D.104寸
2023-12-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19年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4 .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三斜求积术”,即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3-10-14更新 | 340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9届山东师大附中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数学试题
5 . 数学巨星欧拉(LeonhardEuler,1707~1783)在1765年发表的《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三角形的外心、垂心和重心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外心和重心的距离是垂心和重心的距离之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若已知的顶点,且 ,则的欧拉线方程为(       
A. B.C.D.
2023-09-10更新 | 933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6 . 《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若三棱锥为鳖臑,平面,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为(       
A.B.C.D.
2023-06-09更新 | 567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
9-10高二下·天津·期中
名校
7 .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B.1024C.1225D.1378
2023-05-23更新 | 103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9年2月25日《每日一题》 选修1-2【文科】归纳推理(1)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8 . 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由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面积为S,则“三斜求积”公式为,若,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的面积为(       
A.B.C.D.1
2023-05-21更新 | 1027次组卷 | 25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新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数学试题1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冬至、立春、春分日影长之和为31.5尺,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85.5尺,则立夏日影长为(       
A.1.5尺B.4.5尺C.3.5尺D.2.5尺
2022-12-19更新 | 769次组卷 | 6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10 . 《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意思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已知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若某条直线上存在这样的点,则称该直线为“成双直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B.动点的轨迹与圆没有公共点
C.直线为成双直线
D.若直线与点的轨迹相交于两点,点为点的轨迹上不同于的一点,且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