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组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解答题-证明题 | 适中(0.65) |
1 . (1)求证:
(2)求证:
(3)若mnr均为正整数,试证明:
2023-01-03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6.2.4 组合数(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5) |
2 . 以表示某人上有n级台阶的楼梯(每步只准上1级台阶或2级台阶)的不同方法数,证明:
2023-05-23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篇 数列、排列与组合 专题1 建立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 微点1 建立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
3 . 五一小长假到来,多地迎来旅游高峰期,各大旅游景点都推出了种种新奇活动以吸引游客,小明去成都某熊猫基地游玩时,发现了一个趣味游戏,游戏规则为:在一个足够长的直线轨道的中心处有一个会走路的机器人,游客可以设定机器人总共行走的步数,机器人每一步会随机选择向前行走或向后行走,且每一步的距离均相等,若机器人走完这些步数后,恰好回到初始位置,则视为胜利.
(1)若小明设定机器人一共行走4步,记机器人的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步,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2)记为设定机器人一共行走步时游戏胜利的概率,求,并判断当为何值时,游戏胜利的概率最大;
(3)该基地临时修改了游戏规则,要求机器人走完设定的步数后,恰好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才视为胜利.小明发现,利用现有的知识无法推断设定多少步时获得胜利的概率最大,于是求助正在读大学的哥哥,哥哥告诉他,“卡特兰数”可以帮助他解决上面的疑惑:将个0和个1排成一排,若对任意的,在前个数中,0的个数都不少于1的个数,则满足条件的排列方式共有种,其中,的结果被称为卡特兰数.若记为设定机器人行走步时恰好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的概率,证明:对(2)中的,有
2023-05-02更新 | 2892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四篇 概率与统计 专题2 最可能成功次数 微点2 最可能成功次数综合训练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答题-问答题 | 较难(0.4) |
4 . 证明:对于正整数mnk,等式成立.
2023-05-25更新 | 4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篇 数列、排列与组合 专题9 发生函数 微点5 发生函数综合训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乙两个学校分别有位同学和n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假定所有同学成功的概率都是,所有同学是否成功互不影响.记事件A=“甲成功次数比乙成功次数多一次”,事件B=“甲成功次数等于乙成功次数”.
(1)若,求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恰有5位同学成功的概率;
(2)证明:
2023-04-25更新 | 102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 概率统计及计数原理
6 . 已知,设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
(1)设,当时,求x的取值范围;
(2)设,集合,记,若D上为严格增函数且对D上的任意两个变量st,均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3)当时,记,其中n为正整数.求证:
2023-04-13更新 | 144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难点04导数的应用六种解法(1)
7 . 我们常常运用对同一个量算两次的方法来证明组合恒等式,如:从装有编号为个球的口袋中取出个球,共有种取法.在种取法中,不取号球有种取法;取号球有种取法.所以.试运用此方法,写出如下等式的结果:___________.
2022-10-17更新 | 1590次组卷 | 9卷引用:7.3 组合(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8 . (1)解不等式
(2)求证:①
2022-02-21更新 | 92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三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A卷·知识通关练)(1)
9 . 设集合,其中,在M的所有元素个数为K,2≤Kn)的子集中,我们把每个K元子集的所有元素相加的和记为,2≤Kn),每个K元子集的最大元素之和记为,2≤Kn),每个K元子集的最小元素之和记为,2≤Kn).
(1)当n=4时,求的值;
(2)当n=10时,求的值;
(3)对任意的n≥3,,给定的,2≤Kn是否为与n无关的定值?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022-03-11更新 | 1127次组卷 | 2卷引用:7.3 组合(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1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10 . 杨辉三角是杨辉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它的许多性质与组合数的性质有关,杨辉三角中蕴藏了许多优美的规律,如图是一个11阶杨辉三角:

(1)求第20行中从左到右的第4个数;
(2)求n阶(包括0阶)杨辉三角的所有数的和;
(3)在第2斜列中,前5个数依次为1,3,6,10,15;第3斜列中,第5个数为35.显然,1+3+6+10+15=35.事实上,一般地有这样的结论:第m-1斜列中(从右上到左下)前k个数之和,一定等于第m斜列中第k个数.试用含有mk(mkN*)的数字公式表示上述结论,并给予证明.
2021-10-15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6.3 二项式定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