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在《探究弹管伸长量与弹力关系》的实验中。
(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记下节点的位置O_______及两细绳的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______,记下弹簧秤拉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试在图中作出F1F2的合力的示意图,并用F表示此力______
       
(3)如果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他器材齐全),能否完成本实验?_____(填“能”或“否”)。
2024-03-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2 .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牵拉橡皮条至某一点O,则需要记录_______________、两个细绳套的方向;然后再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牵拉,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记录此时细绳套的方向为OC,依次如图甲、乙所示;
(2)请根据图乙,读出此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N;
(3)如图丙,根据实验的数据记录,按选定的标度(已知图中相邻圆环间距表示1N)已作出了两个分力F1F2的图示(大小未标出),请继续在图丙中______
①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即合力的测量值)的图示;
②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的图解值F′。

(4)由(3)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在误差范围内,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024-02-26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3 . 某实验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N。
(3)两位同学画出的力的示意图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图中过O点的虚线是橡皮条的方向,F是根据分力画出的理论合力,是实验时测得的实际合力,则力的示意图中符合实验的是图__________(填“丙”或“丁”)。
2024-02-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
4 . 某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甲                                 图乙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2)如果操作没有失误,图乙中的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
(3)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实验前将两弹簧测力计校零后水平互钩对拉,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B.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C.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D.拴在橡皮条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并且要尽量长一些
2024-02-0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木板竖直放置,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拴有细绳套,如图甲所示。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下端拉至A点,如图乙所示。再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下端拉至点,如图丙所示。

(1)在实验中点位置_____________(选填“与A点位置相同”“在A点下方”或“在A点上方”)。
(2)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下端拉至A点时,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__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取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选填“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024-01-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6 .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A为橡皮条,OBOC为细绳。用两只弹簧秤分别拉将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O点。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
A.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短一些
B.两个细绳间的夹角越小越好
C.两个弹簧秤的示数要适当大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方案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于固定点,下端用细线挂一重力为的重物M,弹簧测力计的一端用细线系于点,手持另一端水平向左拉,使结点静止在某位置,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点位置和细线方向,图中弹簧测力计B示数为___________N,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约为___________N;
方案三: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将绳子打一个结点,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钩码不会碰到滑轮,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
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
7 . 某同学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钉、平木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铅笔及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图1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_______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2)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
(3)如图3所示是丙同学实验时作出的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О是橡皮筋的一个端点。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N,合力用F表示,F1F2F的夹角分别为θ1θ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2=4.5N             B.F=6N             C.θ1=45°             D.θ2=30°
2024-0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8 .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的某一位置,OBOC为细绳,图乙是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建立物理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两次拉伸橡皮筋,只要使橡皮筋伸长到相同长度即可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必须取
(3)图丙是该同学在探究合力与分力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时作出的图,图中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一处:__________
9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1)小王同学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三个细线套L1、L2、L3一端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
①本实验中,主要体现的科学方法是 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极限思想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②某次实验中A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_N;
(2)小李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丙中的 _______是力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 _______是力F1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3)如图丁所示,F1F2夹角大于90°,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拉力F2方向不变,增大F1F2的夹角,将F1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 _____(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均不超出它们的量程)。
A.F1一直增大、F2一直增大                 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增大
C.F1一直增大、F2一直减小                 D.F1一直增大、F2先减小后增大
2024-01-10更新 | 4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10 . 某同学用橡皮条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BOC为细绳。
(1)本实验中两次拉橡皮条的过程,主要体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做本实验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调另一端拉到
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3)某一次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为__________N。
(4)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图中___合力的理论值(填“F”或“”)。
(5)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筋,点沿方向的拉力仍等干弹簧秤的读数,所以实验结果___________发生变化。 (选填“会”或“不会”)
2024-01-09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