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2)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1.“游于艺”意思是______
2.2020年我国政府出台文件,提出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请结合孔子的相关论述,概括重视艺术教育的意义。
2022-03-21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21-22高三下·浙江·阶段练习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材料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也。”《论语·述而》

1.除了“箪食瓢饮”“穷街陋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还可以提炼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三段材料分析两个“”的区别。
2022-03-20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统测语文试题
3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


(1)联系第一则材料,概括孔子为人的具体表现。
(2)第二则材料中最能体现学生对孔子评价的词语是“__________”。
(3)联系三则材料,概括后人了解孔子为人的一般方法。
2022-03-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曾而沽诸?子曰。洁之战!沽之战!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1.前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孔子______的政治思想,第三则材料中的“韫”是______的意思。
2.请分析三则材料共同运用的论述手法。
2022-03-13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墨子曰: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说苑·反质》)


(1)在对“文”和“质”关系的认识上,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的观点比较接近。
(2)结合实际谈谈你赞同谁的“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2022-03-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材料三: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其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礼记·学记》)


【注】①能:胜任。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了孔子            的教学方法。
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否矛盾?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022-03-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研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材料二:

子曰:“事君,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材料三:

子曰:“忠告而善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数,______;道,______
2.从第二、三两则材料中概括出两条交往原则,并简要分析第一则材料中孔子的行为是否践行这两条原则。
2022-02-2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代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矢。深则历,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


【注释】①“果战!末之难矣。”意为:好坚决呀,没有办法跟他辩驳了。
1.(1)第一则材料中,“中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则材料中荷蒉者的“深则厉,浅则揭”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做事要__________的观点。
2.荷蒉者认为孔子是一个固执的人,而孟子却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也”,认为孔子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2-02-1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当是时,作者备矣,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熹《论语集注》)


【注】①知:知道,懂得。
1.孔子强调自己要“多闻”,其实在谈交友之道时他也说要“友直,__________,友多闻”。“折衷”一词意为“__________”。
2.后人因对孔子评价的不同,对“述而不作”的理解也会不同。杨伯峻便认为,此处的“作”可解为“不知而作”,这与朱熹的看法有何差异?
2022-02-19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返校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万章下》)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注释]①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指行色匆忙。
1.“临事而惧”的“惧”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结合第一、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的处世态度是________。(用四字短语概括)
2.第二则材料主张“可以仕而仕”,第三则材料则说“不仕无义”,两者矛盾吗?请结合后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2022-02-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