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文中的侍坐体现了孔子和弟子们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B.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舞,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以舞蹈呈现,故称舞雩。
C.师襄子,即师襄,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孔子的老师之一,加“子”以表尊重。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后世读书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中的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达到大治,展现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气魄。
B.冉有和公西华看到子路被老师“哂”,担心坦言志向也会招致老师的批评,故而谦虚低调,不敢言大志,只敢述小志。
C.【甲】文中曾皙鼓瑟,【乙】文中孔子学琴,反映了儒家对音乐的重视,孔子将礼乐并重,认为音乐能促进人格的养成。
D.两篇选文中,孔子一为人师一为弟子,为人师时循循善诱,为弟子时精益求精,司马迁敬仰不已,尊其为至高至上的圣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处的句子。
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⑵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2022-04-23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2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1.(1)材料一中,“割鸡焉用牛刀”比喻         ;(2)材料二颜渊说“约我以礼”,请用“颜渊问仁”章的原句回答孔子如何以礼约之。
2.从上述材料可见,孔子将礼作为治国之本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但当时违礼现象普遍存在,孔子极为担忧。请举例分析。
2022-04-17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

(《庄子·天道》)

1.《论语》选段中“正名”一词,“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天道篇》中“先明天”的“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名”在诸事中重要性的认识,孔子与庄子的见解有何不同?
2022-04-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上》)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敌其君,请讨之。”

(《论语·宪问》)

1.材料一中,“弑”的意思是__________,“诛”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孟子对“武王伐纣”和孔子对“陈成子弑简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4-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5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孟子·离娄下》)


【注】①由:同“犹”。
1.颜回之“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乡人”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的“忧”与“所忧则有之”的“忧”有何区别?请简析。
2022-04-13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4月高考科目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 (《荀子·子道》)

1.从材料看,孔子、荀子对“孝”的看法有哪些不同?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理解。
2022-04-10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二模二模(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论语·公冶长》)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宪问》)


注:①方人,指讥评别人。
1.材料一中,孔子既肯定学生在______方面的博学,也指出他们在______方面的缺失。
2.针对子贡“方人”的行为,孔子是如何“裁之”的?
2022-04-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

1.(1)关于与朋友交往的尺度,子游有个类似于材料一中孔子的说法,请写出子游的原话:        
(2)“过之,必趋”中的“趋”,与“鲤趋而过庭”的“趋”意思一致吗?请解释。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的交友原则。
2022-04-04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①,不易得也。”(《论语·泰伯》)

材料二: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材料三: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注】①谷:指俸禄。
1.材料一、二中孔子主张的学习目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评价和教育冉求的。
2022-04-0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向性试卷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

1.“弟”字意为__________。“本立而道生”中的“道”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用材料中的一个字)道。子游的话体现了儒家的__________思想。
2.结合三则材料,简析有子、子游、孔子对“犯上”的不同态度。
2022-03-2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