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根据《论语 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


【注】①知:通“智”。
1.材料一中可看出孔子“_________”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用________来代替政令刑罚可以使百姓内心归服。
2.结合第二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
2022-02-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1.请分别概括第一、二则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
2.有人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察人观与前两则材料中的察人观相悖,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2022-02-1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悉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室者。”(《论语·阳货》)

1.“称人之恶者”是指___________的人;“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___________的人。
2.近日,习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02-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篇》)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

1.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若不合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样的人____;古代的君子话不轻易说出口,他们以___为耻。
2.概括孔子和墨子言语观的相同点,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简要陈述理由。
相同点:
你的观点:
2022-02-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材料二: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

(《荀子·性恶》)

1.《论语》先进篇将孔子弟子分为“四科”,其中子路属于_______科,“暴虎冯河”比喻__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荀子关于“勇”的论述。
2022-02-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论语·公冶长》)

材料三:

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论身义行,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诽,此正士之行也。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不任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此邪人之行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1.第一则材料中,“礼”是儒家用以区别       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        
2.儒家认为“礼”亦是人际交往的法则。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为什么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022-02-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材料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1.材料一“文胜质则史”中“史”的含义是_________;材料二中,以“毛”比喻_____(用原文词语回答),强调其重要性。
2.第一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君子要“文质彬彬”,请从这一角度解读材料三。
2022-02-08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1.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以仁德的人为友,可以提升自我,在《周而不比》中也提出了益友标准,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从二、三两则材料,归纳察人而友的方法。根据材料三,你觉得《论语》中谁可以成为益友并说明理由。
2022-02-0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材料二: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材料三: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

1.材料一中“我无能焉”体现了孔子的谦逊,试举一位孔子弟子谦逊好礼的例子。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
2022-02-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朋党论(节选)

(宋)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期,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封;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辩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B.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C.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D.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道”,字面的意思是有学问有道德,在文中活用作名词,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B.“文质”,“文”指道德品质,“质”指外在表现,后来也指语言风格的华美和质朴。
C.“禄位”,借指官职。禄是古代官吏的俸给,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粮食、钱币等。
D.“亲戚”,通常用于称呼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在文中指的是“内亲外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敏于事慎于言     裂地封之
B.君子喻     取之蓝,而青于蓝
C.然皆乱亡   皆出于此乎
D.自古为朋多且大     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与欧阳修在《朋党论》第一段所述内容一致。
B.孔子认为如果君子能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称为好学之人。
C.汉献帝禁绝好人结为朋党,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好在后来他知错就改,任人不疑,国家才得以挽救。
D.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了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2022-01-29更新 | 5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