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对“饭圈”乱象的查禁风暴,让我们为之一振。关于粉丝和饭圈,概言之,就是其借助于互联网,偶像、饭圈和粉丝之间生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如今,这种亚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带着一股“邪劲”的青少年饭圈文化越来越令人担忧。

青少年饭圈亚文化的走偏,危害巨大。事实上,对喜爱的所谓偶像的拥戴形成的所谓的“维护爱豆的粉丝团”,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迅速成为一个利益纠缠而排他的“饭圈”,其威胁性、危害性、胁迫性开始呈现出饭圈文化的出格形态。如粉丝簇拥其偶像,凛然地推开正常的人和物“雄赳赳气昂昂”走在大路上自以为威壮;粉丝买票为其偶像送机上机,随后又风一般奔跑退票;粉丝会在其偶像结婚的现场阻塞交通、危害安全,而不管不顾。更严重的危害是,它把更多的青少年捆绑在互联网上,形成相互之间依赖与不由自主的抱团行为,影响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整个饭圈和粉丝文化的趋向使得一些青少年变成被动的、无形中被胁迫的对象,而其却并不自知。

由于粉丝要固守自己团体的地位,贬低他圈,推高爱豆的粉丝要不断地为自己的团体添砖加瓦,慢慢形成了无形的“帮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群体,他们抗拒和排斥其他艺人、信息和思想,变得越来越自我和孤僻,更严重的是其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排他性、掠夺性和侵害性的意识和行为。无限忠于饭圈理念,使得他们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排他性群体,并从线上一直弥漫到线下。

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介入,饭圈已经从自主爱戴群体变成了被动黏合群体,从不由自主卷入商业市场变为“明目张胆”的售卖场域,粉丝为所谓饭圈团聚和所谓偶像的顶流,要无休无止地购买偶像推销的东西,美其名曰维护和占据话题高峰。粉丝为保护自己能够上升或者在此圈中占具地位,而不自觉地消泯个人存在的自主性,疯狂无理由地跟风购买偶像和饭圈推送的商品,以求摆脱“被冷眼”“被迫害”。商业行为已经严重改变了饭圈——其原本作为一种自觉喜爱行为的结果。无论是从偶像为维持自己的团体而采用的各种团队胁迫的方式,还是从粉丝们既不能退出又要维持因为利益投入挂钩而保持的地位来看都是这样。现今,饭圈变成了一个紧密捆绑粉丝的某种“机构性群体”,而这种“机构性群体”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被吸附者,即粉丝;另一种则是盲从的维护者。这无形中会对社会文化和风气形成很大的伤害。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粉丝对偶像的亲昵称呼后面的侵袭性影响。外来文化的侵扰还表现在关于饭圈、爱豆和粉丝的称谓上,比如饭圈的“饭”,是源于英文的fan的音译;而偶像被称为“爱豆”则是英文idol的音译,意为偶像。这些称呼,循其来源是日韩两国对年轻偶像的称呼,就当下青少年而言,其外来引入的风行已经是习见不察的现实心理趋奉。

我们看到,粉丝和饭圈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干扰了整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生态圈,甚至改变了一些人对世界的认知。他们眼中只有“偶像”,为“偶像”心甘情愿,甘心消费,在线上线下消耗浪费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在所不惜。我们不敢想象这种“畸形文化圈”将来作为“机构性群体”,会对现存秩序破坏到什么程度,当然我们从爱豆拥戴者的各种出格失态的行为中已经初见端倪了。对此我们仅有担忧,是远远不够的。

(摘编自周星《危害与管控:反思饭圈文化》,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9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对“饭圈”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借助于互联网,偶像、饭圈和粉丝之间生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如今,这种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并且带着一股“邪劲”。
B.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拥戴喜爱的偶像,就会形成所谓的“维护爱豆的粉丝团”,这个团体会迅速成为一个利益纠维而排他的“饭圈”。
C.由于粉丝要固守自己团体的地位,贬低他圈,慢慢就形成了无形的“帮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群体,并从线上一直弥漫到线下。
D.从爱豆拥戴者的各种出格失态的行为可以看出,“饭圈”这种“机构性群体”对现存秩序破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粉丝为拥戴其偶像,做出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却理直气壮、不管不顾,这显示出饭圈文化的出格形态。
B.粉丝为所谓饭圈团聚和所谓偶像的顶流,为保护自己能够上升或者在此圈中占据地位,无休止无理由地购买偶像和饭圈推送的商品。
C.饭圈、爱豆和粉丝这些称呼,循其来源是日韩两国对年轻偶像的称呼。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外来文化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曲意逢迎态度。
D.粉丝和饭圈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让整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生态圈受到严重干扰并变得“形”,甚至改变了一些人对世界的认知。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饭圈文化”的危害性。
2022-02-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1月初,北京市地铁和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宣布,未来北京将建立地铁“白名单”及快速安检通道制度,并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

“人脸识别”和“分类安检”这一组合立即引起了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的警惕,“地铁作为日常的、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以安检,为什么非要‘刷脸’进行识别?分类安检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存疑,采取什么标准?哪些人会被划入敏感人群?如果被划入特殊对待的类型,该以什么方式来进行权利救济?”她在个人公众号文章里写道,地铁要推行人脸识别前应征求公众意见,收集公民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更要获得被收集人的明示同意。

劳东燕说,人脸数据、基因、指纹、虹膜这些生物信息是不可更改的,“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更让她担忧的是,数据泄露的危害很大,但相应的保护措施却并不严格,也几乎没有企业或机构在收集人脸信息时,明确告诉被收集者,数据会存储在哪里、如何保护,而个人是否有权利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删除自己的数据。

(摘编自聂阳欣《人脸识别:不安之术》,《南方周末》)

材料二:

12月2日,“天津网信”发布消息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于12月1日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据此来看,包括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等都将被禁止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

在分析人士看来,继因疫情影响遇挫后,此次天津方面的“生物识别禁令”或将使刷脸支付再受重击。目前来看,我国的刷脸支付仍处于相对“蛮荒”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企业在快速进行业务的拓展和设备的铺设;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仍未出台正式的官方行业标准,因此也使得我国的刷脸支付仍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王蓬博直言道,当前,由于行业缺乏官方的标准,使得市面上的刷脸支付设备和业务的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相关技术的成熟度有待提升。此外,目前的刷脸支付依旧在数据采集、隐私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潜在问题。

(摘编自岳品瑜、刘四红《天津立法禁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巨头们热推的刷脸支付再受重击?》《北京商报》)

材料三:

想要探究出人脸识别为何会大行其道,就必须知道它究竟在替代什么过时的技术。在识别比对领域,人脸识别应用最为广泛还要算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它在广泛地替代曾经的人工比对方法。在这个领域上,人脸识别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比如出行中在高铁站、机场等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因此人脸识别用绝对性的优势替代了已经过时的技术手段。另一广阔的市场,就是与普通消费者相关的商业消费领域,比如在手机终端上的刷脸解锁、在无人超市的刷脸支付,这些都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人脸识别在商业上成功的应运案例。可以说,这也是人脸识别应用较为广泛的市场。因为它在替换各种形态的旧技术,在手机解锁领域,它在替代密码解锁、指纹解锁,在支付领域它在替代操作第三方支付账户、在进入小区的场景中它在替代则是传统的门禁卡技术。

(摘编自陈少亮《人脸识别,边界在哪》)

材料四:

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基于安全导向的发明,实际上,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市场上普及应用的,不是安全考虑,而更多的是基于方便和防范对象更广。

在这两点之上,又衍生出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利益结构。首先,人脸识别的确可以省人工,比如公园、公司打卡、小区门禁,都可以省事、省监管。其次,人脸识别的购买者、实施者是净获益的。第三,很多人脸识别项目,购买者与承担成本者是分离的,这里面有回扣空间,比如学校、小区的人脸识别项目。

所以,这种并非以安全为首要考虑的技术,由于其利益结构,几乎必然导向滥用。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就更应该思考其过犹不及之处。

(摘编自刘远举《人脸识别时代要不要说“不”》,《新京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官方未出台正式的行业标准,使得市场上的刷脸支付标准参差不齐,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
B.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市场上普及应用的动力更多是基于对方便和防范对象更广的考虑,而不是安全要素。
C.有关人士认为,近日天津出台的“生物识别禁令”对刷脸支付的打击远大于新冠疫情对其的影响。
D.人脸识别大大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以绝对的优势取代了以往过时的人工比对方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应用在商业消费领域的应用潜力要大于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日后可将其发展重点转移到商业消费领域。
B.天津的禁令从地方立法层面,规范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对于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C.虽然人脸识别的安全性遭到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广泛应用的确便利了当代人们的生活。
D.人脸识别应用的高效率、省人力及潜在的高效益诱使着诸多企业滥用该技术来牟利。
3.怎样才能使人脸识别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成熟且安全?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流量明星是唯市场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流量为王实质上就是变现至上、金钱至上。一些追求流量的艺人不再依靠良好业务能力和优质作品来吸引粉丝,而是不择手段地通过炒作话题、贩卖人设获取一大批忠实拥趸,冲上流量排行的前列,刺激相关影视机构起用这些当红的流量明星,调动粉丝热情轻松完成变现。一些流量明星唱歌跑调、演戏面瘫,演艺基本功很差,却还是因为有话题、有关注、有流量而被赋予高议价能力,轻松获取高额片酬。流量明星体现资本驱动的逻辑和法则,其目的就是追求超额利润,除却这一目的,其他一切只沦为手段、工具、策略。

资本是把双刃剑,理性合法的资本运作能推动影视产业的快速爆发,支持影视作品的扩大再生产,具有充电加油和催化剂的作用。但若放任资本操纵炒作整个影视业,将影视作品及整个行业当作资本逐利、挣快钱的工具,资本将不断利用影视业项目及上市平台,不择手段炒作抬高市价,制造一个又一个虚假泡沫。资本就这样在一遍遍割韭菜中套取非法利益,最终的受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国影视业。

影视行业要想健康良性发展,必须进行深刻的行业改革,必须回归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制作本位,要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艺作品。要自觉抵制唯小鲜肉、唯流量明星的不良倾向,坚决抵制存在违法犯罪记录、舆论丑闻劣迹缠身、社会影响恶劣等问题的流量明星

(摘编自《流量明星模式亟待治理》)

材料二:流量明星及其背后的资本热衷于打造和经营饭圈文化,鼓动诱惑年轻人不计代价地为爱豆打CALL,收割注意力经济,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误导青少年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控评、屠版、互撕、人肉等各种炒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断滋生和助长网络暴力,污染网络生态,荼毒年轻受众,让饭圈一步步走向怪圈

艺有术,道有德。明星艺人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导向,应始终以德艺双馨为标尺,尤其是拥有众多年轻拥趸的流量明星更要以身作则,自律自爱,将关注度当成压力,把高流量转化为动力,自觉担当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真正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让流量回归正途。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流量明星模式生态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热衷和沉迷于流量大潮中划水的明星终究只能是一颗流星流量完全退潮后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保持对行业的敬畏、对观众的真诚,沉下心来打磨演技、唱功,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努力创作出代表性的硬作品,才能获得持久的职业生命力。

(摘编自《流量明星岂能没有正能量》)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对娱乐产业的深入渗透,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随之兴起。一些节目制作机构、互联网平台、社会资本也从中看到了粉丝经济的魔力,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他们不是对粉丝的追星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而是默许纵容粉丝非理性追星,有的甚至通过游戏规则的设置,诱导粉丝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这些都进一步放大了粉丝们的狂热,而粉丝团体间的谩骂诅咒、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也使恶劣粗俗的语言弥漫于网络空间。

饭圈领域的乱象,不仅是内容和信息交流的问题,还有各种非理性、失范行为的问题。因此,在投票环节,活动组织机构、粉丝组织、赞助机构等在规则设计上,除了明确不得花钱买投票外,还要具体规定必须履行哪些义务、不得出现哪些行为等,以避免浪费资源,出现虚假、不公平的结果,对社会产生不良价值导向。行业自律组织对成员的约束机制要强化,要成为一个对成员违规行为有牙的组织。在文化娱乐产业,有很多行业自律组织,如艺人自律组织、内容制作传播行业自律组织等,这是决定饭圈秩序的关键部分。如果这些自律组织都能够基于行业声誉、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履行职责,即不仅制定好成员的行为准则,对加入者进行把关,而且能对成员的违规行为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那么行业自律组织与监管机构、执法机关的职权行使就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且持续地规范饭圈秩序。饭圈乱象的突出表现为众多青少年粉丝表现出各种极端、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除了受外部因素影响外,还与行为人的思想认知、心理因素、人格特征等有关。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摘编自《娱乐有理,更需有道》)

1.下列对材料中“流量明星”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量明星”往往借助炒作话题、贩卖人设等手段获取大批忠实粉丝,位于流量排行的前列,以吸引相关影视机构,利用粉丝的热情完成变现。
B.“流量明星”因为有话题、有关注、有流量而被赋予高议价能力,轻松获取高额片酬。背后体现的是资本驱动的逻辑和法则,是唯市场化的结果。
C.“饭圈”走向“怪圈”,网络生态被污染,网络暴力滋生,年轻受众被荼毒,跟“流量明星”及背后的资本给年轻人灌输不良观念、误导价值观有关。
D.“流量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想要获得持久的职业生命力就要以德艺双馨为标尺,真正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努力打磨演技和唱功,提升专业能力,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基本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先从社会现象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再指出对策,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B.材料一中,对于影视产业的发展而言,资本运作是把双刃剑。想要健康良性发展必须进行深刻的行业改革,必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
C.材料二中,热衷和沉迷于“流量”大潮中划水的流量明星,在“流量”完全退潮后必然会被时代淘汰,是因为流量明星模式生态难以为继。
D.材料三中,在文化娱乐产业,只要有行业自律组织,就能有效、持续地规范“饭圈”秩序,因为这是决定“饭圈”秩序的关键部分。
3.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如何引导娱乐产业健康发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促使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发生变化,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选择的多样化导致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鉴于屏读的日益普及,并对纸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教育研究人员对纸读与屏读这两种阅读方式进行过比较研究。

所谓纸读,即纸质阅读,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阅读方式,是人们习惯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具有不可替代性、便捷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目前仍然占据阅读的主流地位。自造纸术诞生以来,纸质阅读就成为高品位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是因为纸读不只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或信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纸读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是屏读不可企及的。触翻、听声、闻香、视读、品味是纸读的五感。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介质,那些散发着油墨气息、装帧精美的纸质书刊给人美的享受。二是阅读的舒适性能给阅读者带来宁静感,从而抑止浮躁,养成人的书卷气质。书本的温润厚重能让人趋于理性,从而更深沉、更成熟,因而纸质书刊更能打造一个安抚社会浮躁心灵的文化空间,给人以阅读过程的文化体验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三是纸质书刊的公信力和权威度相对较高,要读那些内容深刻、震撼心灵、提升境界的高品质书刊,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许多读者依旧首选纸读。

屏读就是屏幕阅读,是一种电子阅读。屏读是以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电子阅读器等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重视学习时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交流。屏读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改变了人们从纸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屏读方便快捷,读物来源极其丰富、渗透率高,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并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在屏读时,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都消失了,阅读由个性化阅读转向泛在阅读、协作阅读和社会化阅读,其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阅读。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屏读快捷、互动、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优势,也要在长篇幅的文章阅读、深度阅读、沉淀自我时拿起一卷钟爱的书籍。在数字环境中,为了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扩充知识,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迥异的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便在充分享受数字化时代便利性的同时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力。纸读与屏读,不是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取舍,而是因时因地的巧妙平衡。

(取材于杨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屏读(数字化阅读)较之于纸读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

屏读与纸读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只需指尖轻轻一点,海量资料瞬间呈现;屏读的视觉效果也日益精美,图文并茂加上动画视频,比印刷出来的铅字更吸引眼球。有些电子阅读器正在模拟翻书的声音,未来可能模拟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于屏读的兴起忧心忡忡。阅读研究专家通过对网络读者行为分析后认为,屏读主要是略读或者浅层阅读。读者倾向于浏览、一次性阅读、选择性阅读,长此以往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屏读的来源是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纸读的来源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作者和编辑推敲打磨的结晶,具有严谨性、系统性、文字准确性等优势。如果阅读一则新闻,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里提供充足的资讯;如果阅读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理、逻辑缜密的知识,还是徜徉于书页中更为舒畅。

假如传递的信息是一模一样的,这两种阅读方式本身有没有高下之分呢?关于人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科学家根据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给出了简单的文字加工模型,即描绘出相关的活跃脑区:文字首先通过视觉编码传递到视皮层进行识别,然后在联合皮层进行语义联想,联想过程会激活大量的神经元,进而引起情绪反应、推理、反思或表达等行为。无论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其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一致。

数字化阅读的出现,在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大脑继续思考:如何去协调这两者的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诉求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得到最理想的阅读体验。

(取材于王欣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纸读目前仍然占据着阅读的主流地位。
B.纸读能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愉悦体验。
C.屏读是数字化时代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D.人脑对纸上和屏幕上的信息处理过程完全一致。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纸读中的内容可信度相对较高,能吸引许多读者。
B.屏读不受时空限制,促进了全民阅读。
C.喜欢屏读的读者数量一定会超过喜欢纸读的读者数量。
D.电子阅读器能模拟出翻书的声音和书籍的气味。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应该怎样对待屏读与纸读这两种阅读方式。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上映不到三周,票房直破36亿元人民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点燃电影暑期档。在打破《疯狂动物城》创下的全球动画电影的中国市场票房纪录后,《哪吒》不仅观影总人次破亿,也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国产动画电影最高分,被称为新的“国漫之光”。

不只是《哪吒》,“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大鱼海棠》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创意原点,《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些国产动画将经典故事放置在当代语境下改写。在《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中,孙大圣、白娘子、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孙悟空解除封印重获齐天大圣身份,疏解了当下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焦虑感;白娘子觉悟后主动到人间寻找阿宣,展示了女性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现代爱情观;百姓消除对哪吒的误解,回答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

创作者们积极应对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大鱼海棠》创造纯净唯美、大气典雅、亦真亦幻的诗意空间,令人赏心悦目。《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搭建玄幻世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感。3年、100次的人物造型、1318个特效镜头、全国60多家公司1600多名制作人员等数据,记录了《哪吒》在视觉技术方面的努力。《大圣归来》中的小和尚江流儿和《哪吒》中的哪吒,分别以“呆萌”“凶萌”的形象出现,让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观众群体倍感亲切。

国产动画也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视听语言上,《大圣归来》的山间追逐一段借鉴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丁丁历险记》,《大鱼海棠》嫁接了日本动画的视觉呈现形式。人物塑造方面,《哪吒》中哪吒的命运和日本动漫形象火影忍者有颇多暗合之处。叙事上,《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借鉴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英雄之旅。这些作品通过克服障碍、完成自我成长,展现“人物弧光”,让人物变得丰满可信,把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节选自 2019815日 《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不属于国产动漫“中国味”的一项是(     
A.“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
B.一些国产动画将经典故事放置在当代语境下改写。
C.创作者们积极应对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D.国产动画也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哪吒》之所以被称为新的“国漫之光”,是因为上映不到三周,票房就直破36亿元人民币;观影总人次破亿,还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国产动画电影最高分。
B.视听语言上,《哪吒》中哪吒的命运和日本动漫形象火影忍者有颇多暗合之处。叙事上,《大圣归来》的山间追逐一段借鉴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丁丁历险记》,《大鱼海棠》嫁接了日本动画的视觉呈现形式。
C.人物造型也一改以往的风格:《大圣归来》中“呆萌”的小和尚江流儿和《哪吒》中“凶萌”的哪吒,让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观众群体倍感亲切。
D.《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脚踏实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2021-10-29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文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中: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武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原始先民用最早的技击术来与野兽和敌人进行搏斗,以达求生之目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开始有了更多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武术在具有御敌自卫功能的同时,也作为人们健身和娱乐的手段。但当时技击之术仍然主要用于格斗,无论是民族战争、阶级之间的战争,还是少数人之间的搏斗,都是以短兵相接的格斗为主。在不同历史时期,武术一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颜延年诗中武术一词是指军事活动,以后则多指强身、自卫的技击技术。武术强烈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表现为:它的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部分,它的拳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的用武之道体现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它的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武术是集防身、健身、修身养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

(摘编自《中国武术百科全书》)

材料二   12月17日,我国太极拳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12年申遗之旅画上圆满句号,也为中国传统武术增添了一张闪亮名片。从走进学校、社区、医院,到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这些年来,打队伍不断壮大,太极拳也在守正创新、开放发展中获得时代新生,不仅活络筋骨、强身健体的功能得到认可,追求和谐、倡导内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也得到认同。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传承和保护的新起点。不断深挖文化内涵,注入时代价值,才能让太极拳走向更大舞台,赢得更多喝彩!

(摘编自《太极拳申遗成功,还要继续打好传承发展组合拳》)

材料三   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自诩的马保国的一些言行,实际上就是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说到底是一场闹剧。口口声声弘扬传统武术,实际上做的都是伤害传统武术的事。斥责年轻人不讲武德,他本身却毫无正大光明、谨言慎行、尊崇敬畏传统的武德。人人都有习武的权利,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是如果背离武术精神,没完没了在公开场合信口开河,特别是编造经历,这就与江湖骗子无异。放任审丑成为流行,让招摇撞骗大行其道,这本身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伤害,特别对于尚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这是对价值体系的毒化。

(摘编自《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

材料四   在不少大朋友的记忆里,体育课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存在于课表,但没上过几回;在很多小朋友的学习中,它或许是没完没了的俯卧撑、蛙跳、高抬腿,好在应付完中考,再也不用跑圈了!这大概能够解释,来自湖南永州珠山镇智慧树小学的一条视频,为什么让人平添羡慕:匍匐前进,据枪射击,徒手格斗,列队练拳……当体育老师将军事、武术元素融入课堂,孩子们喜欢得不想下课

(摘编自《徒手格斗、引弓搭箭,别人家体育课到底牛在哪儿?》)

1.下列对材料中“武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术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体现了传统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
B.不同时期,武术一词的内涵不同,它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时,指的是军事活动。
C.与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密切相关,可以体现武术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D.集防身、健身、修身养性于一体的中国武术,以追求和谐、倡导内省为文化内核。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武术的格斗功能逐渐弱化,武术慢慢成为人们健身和娱乐的手段。
B.我国“太极拳”12年申遗之旅画上句号,标志着中国武术已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同。
C.倘若习武者违背武术精神,编造经历,让招摇撞骗大行其道,就会伤害社会风气。
D.徒手格斗、引弓搭箭,融入武术元素的体育课不会再成为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3.根据上述材料,请提出发展中国武术的合理建议。
2021-05-2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写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吉尔茨使用这个概念,是要回答在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的爪哇岛雪可王为何没有像距离临近的其他岛屿那样,向资本和技术密集方向发展,而是不断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内卷”要回答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模式为何没有“进化”的问题。而这个词在网络上走红是因为几张名校学霸争分夺秒学习的图片,这些图以及相关的“内卷”说法在高校学生中广泛流传,用来指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有些学生通过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超出要求的努力来追求更高的分数,导致评价标准越来越高,使得其他学生陷入一种死循环,比如别人学习了5个小时,那我就要学习6个小时,即使不一定会获得更高的分数,可别人的努力还是会逼自己走入这个怪圈。内卷化其实是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表现,人们意识到,不仅是学校,职场也有内卷化现象,看到别人加班,有的人倍感压力,于是也加入加班的行列,去产出更多的工作量,即使不一定达到更高的“质”,但环境的压力也会逼自己卷进圈子里。

(摘自《看天下》)

材料二:

在中国网络舆论中,内卷被用于解释林林总总的现象,这种空泛化的使用,其实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现象与问题,也导致一些属于经济生产、政治、社会主导意识方面的问题,被简化为个体或组织的心态问题。这种模糊的使用方式,不仅无助于理解和改变现实,反而混淆了不同现象,容易演变为一种本质论和宿命论,除了加剧社会焦虑感即所谓的内卷之外,并无其他益处。

因此我们应当区分被贴上内卷标签的不同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具体而言,有的内卷其实是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显现。改革开放之初,当传统的人为割裂市场、压抑创造力的桎梏被打破之后,中国出现了一轮飞速增长,这其实是原有增长潜力的释放。但在这一进程的能量逐渐耗尽后,靠发现新市场而赚快钱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进入精耕细作和耐心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阶段。这时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就开始下降,但这其实是普遍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不值得为此而哀叹彷徨。

(摘自刘波《空泛地谈论内卷没有意义》)

材料三:

大家日常使用的“内卷”完全没有在回望一种发展模式的停滞,而更多是在描述一种当下之“难”。大概是要说为了竞争,付出太多。或是说,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在不断重复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来应对竞争。它混合着一种无出路、被压抑封闭之“内”的意味,与疯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内卷在展示“竞争激烈”之外,还有非常明确的“无意义”“荒谬”“被困”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现在从“内卷”这个词上想要的东西-一种语言的释放和发泄。这个词将我们现在的所有感受总结为资源的稀缺、竞争的激烈、竞争中人的恶意和荒谬。这当然与最初的“内卷”已经有了几乎完全相反的意义,最初导致“内卷”的原因恰恰是现状不错,模式仍可持续;而现在已经成为了模式不可持续,也没有其他选择的一种绝望。

(摘自李厚辰《误用“内卷”时,我们扔掉了什么问题和视角?》)

材料四:

内卷化可能是全世界也包括中国都会长期面临的问题。要打破内卷的约束,需要永远开放的态度,需要像乔布斯所说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需要更多的尝试、探索以及容错,需要和外部世界更多的建设性互动,需要马斯克式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热忱,如此才能开创新局。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参加2020年腾讯科学WE大会时说,人类对于脑机未来的畅想是一种“巨大的快乐与敬畏”,这种情感可以与“500年前当葡萄牙的船员在危及生命的漫长旅行结束时,发现自己看到了新世界的灿烂沙滩时所产生的情感”相提并论。闯与创,才能打破内卷。“一种文明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已被完全试尽,而是因为人们根据其现有的知识成功地控制了其所有的行动及其当下的情势,以至于完全扼杀了促使新知识出现的机会。”内卷决不是我们的宿命。超越内卷,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摘自秦朔《超越内卷,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1.下列对材料中“内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吉尔茨对内卷化的定义,内卷化可理解为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不能进化也无渐进式增长阶段的现象。
B.吉尔茨使用内卷这一概念,要回答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模式没有“进化”的原因。
C.吉尔茨所说的“内卷”和现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的“内卷”,它们的内涵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内卷就是停滞与衰败,有时候指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显现,有时候指混合着一种无出路、被压抑封闭之“内”的意味,和疯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大家日常使用的“内卷”,其实是一种语言的释放和发泄,是模式不可持续也没有其他选择的一种绝望。
B.我们应当区分被贴上内卷标签的不同现象,尽管它们的本质是一样,但外在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C.对于“内卷”概念的模糊使用,不仅无助于理解和改变现实,反而混淆了不同现象,加剧了社会焦虑感,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一种本质论和宿命论。
D.只要人们愿意更多地尝试、探索、容错、建设性互动,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热忱,就能打破内卷。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内卷现象。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

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阐释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此纲要,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③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这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④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阻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

⑤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视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视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行为之善、思想之真、精神之美,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使其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其“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使其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⑥每个人心底都隐藏着善的种子。《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人有“私德”,也有“公德”,本文主要从“公德”的角度进行论证,指出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B.《纲要》的印发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推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C.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
D.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都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们应把它们融人日常生活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私德是对个人而言的,激发了善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富有”。
B.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狭隘心理,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D.知行合一,用行动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2020-04-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因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它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使很多人对“人机关系”产生了担心。
B.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积极层面肯定了人工智能在如今与未来的重大作用。
C.“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只能人为加剧人机间的对立气氛,进而加重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D.目前,不少国家为智能社会划出了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其的就是让人工智能能够服务人类社会。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若能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B.科学而又道德的人工智能,能够促使人们更深刻地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C.如果形成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并有法律和伦理道德的明确规定,人工智能必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D.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再加上中国文明传统优于西方文明,因而“中国智造”更能兼顾科技与人文。
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说思路。
2020-04-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春季返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科幻片《流浪地球》以85.6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听起来既疯狂又炫酷的“末日故事”,来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导演郭帆的团队非常成功地把这个小说里面的中国内核,幻化成了电影里面观众看到的那份具有强共鸣、强共情的中国式故事和情感。在《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看来,“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表示:“《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度,内容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忧思和责任的担当,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力量与勇气。影评人韩浩月表示:“国产科幻片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以前国产电影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摘编自《春节档电影:高质量成就好作品》,《光明日报》2019年2月12日)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4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的文章,作者为史蒂文·李·迈耶斯。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该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将发生改变。

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2月5日上映,外界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5000万美元,以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国已经可以说是大手笔。7000多人参与了制作。其中大部分场景拍摄于由房地产和娱乐业巨头大连万达集团投资80亿美元在海滨城市青岛建设的东方影都。

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制作更多科幻电影。”

刘慈欣小说的流行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最近的两部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也有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两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9年2月11日)


材料三:

今天再谈论科幻电影,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个限定词“硬核”。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提出,并非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引为笑谈的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而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来看,一战后,西方世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人类的“反噬”和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之中,“废土”与“末世”构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5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后来居上,《流浪地球》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B.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拍摄场景等要素有着明确的要求。
C.中国的科幻电影可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借鉴的经验,改变“土味儿科幻”的传统形象,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D.西方科幻电影一直在关注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废土”与“末世”构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B.赵葆华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C.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的“末日故事”,这个故事是很好的科幻电影素材。
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高分获得了春节档期满意度冠军。电影中讲述的“末日故事”来自刘欣慈的作品,也构成了《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
3.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