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5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三斜求积”,如图所示,作“大斜”上的高,则,现已知中,“小斜”,“中斜”,“大斜”,则“高”=(       

A.B.C.D.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联赛数学试题
2 . “费马点”是由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并征解的一个问题.该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求作一点,使其与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意大利数学家托里拆利给出了解答,当的三个内角均小于时,使得的点即为费马点;当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时,最大内角的顶点为费马点.试用以上知识解决下面问题: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设点的费马点,求
(3)设点的费马点,,求实数的最小值.
2024-03-03更新 | 4244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联考数学试卷
3 . 北宋数学家沈括博学多才、善于观察.据说有一天,他走进一家酒馆,看见一层层垒起的酒坛,不禁想到:“怎么求这些酒坛的总数呢?”,沈括“用刍童(长方台)法求之,常失于数少”,他想堆积的酒坛、棋子等虽然看起来像实体,但中间是有空隙的,应该把他们看成离散的量.经过反复尝试,沈括提出对上底有ab个,下底有cd个,共n层的堆积物(如图),可以用公式求出物体的总数.这就是所谓的“隙积术”,相当于求数列ab的和,“隙积术”给出了二阶等差数列的一个求和公式.现已知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其通项,其前n项和为,数列的前n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前n项和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2024-02-22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4 . 任取一个正数,若是奇数,就将该数乘3再加上1;若是偶数,就将该数除以2.反复进行上述两种运算,经过有限次步骤后,必进入循环圈.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冰雹猜想”(又称“角谷猜想”等).如取正整数,根据上述运算法则得出,共需经过8个步骤变成1(简称为8步“雹程”).现给出冰雹猜想递推关系如下:已知数列满足:为正整数),,若,则的取值可能为(       
A.B.
C.D.
2024-01-09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数学试题(四)
5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用“”“”表示不等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所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发展影响深远.若某同学从一楼到五楼原路往返的速度分别为,记两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C.D.
2023-11-13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6 . 若数列满足,则称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如图所示的“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曲线.图中的长方形由以斐波那契数为边长的正方形拼接而成,在每个正方形中作圆心角为的扇形,连接起来的曲线就是“黄金螺旋线”.记以为边长的正方形中的扇形面积为,数列的前项和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是奇数
C.D.
2023-11-10更新 | 67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芜湖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诊断测试数学试题
7 . 如图,据气象部门预报,在距离某码头南偏东方向处的热带风暴中心正以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距风暴中心以内的地区都将受到影响,据以上预报估计,该码头将受到热带风暴的影响时长大约为__________.
2023-10-31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试题
8 . 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个数列:1,1,2,3,5,8…,其中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即,这样的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若,则       
A.175B.176C.177D.178
2023-10-16更新 | 1632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0月)数学试题
9 . 镇国寺塔亦称西塔,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小胡同学想知道镇国寺塔的高度MN,他在塔的正北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AB,高为7.5,在地面上点C处(BCN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三点共线)测得建筑物顶部A,镇国寺塔顶部M的仰角分别为15°和60°,在A处测得镇国寺塔顶部M的仰角为30°,则镇国寺塔的高度约为(       )(参考数据:

   

A.B.C.D.
10 . 古代数学家刘徽编撰的《重差》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学著作,也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根据刘徽的《重差》测量一个球体建筑的高度,已知点A是球体建筑物与水平地面的接触点(切点),地面上BC两点与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点A的同侧,若在BC处分别测量球体建筑物的最大仰角为60°和20°,且BC=100,则该球体建筑物的高度约为(       )(cos10°≈0.985)

   

A.45.25B.50.76C.56.74D.58.60
2023-08-05更新 | 1999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数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