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文明传承】文明传承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根据下面信息概括周朝青铜器的作用,并说说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周王朝对青铜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是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根据下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两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并说说百家争鸣的意义。

图1     孟子                       图2   墨子
(3)【先进科技】先进科技是中华民族领先世界的代表。观察下下图,写出以下两项成就的名称。

                      图1                                 图2
2023-12-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王室衰弱。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屡见不鲜。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弱,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进入战国,各国统治者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内容
道家①(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民心
儒家孔子(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②”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礼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③专制统治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促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式,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成,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后人以“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礼崩乐坏”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内容。
(3)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内在联系?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
2024-02-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像

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民间”。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一,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概括西汉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02-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像

关于怎样治国,孔子认为,用政令来约束,用刑罚来整治,只能使老百姓暂时免于罪过却不会使其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教育,用礼仪来要求,不但能使老百姓知道羞耻而且能够使其敬服。孔子还强调,政令宽和,老百姓就会轻慢,得施以刚猛之策进行纠正;政策刚猛了,民众就会受到摧残,得再施以宽和之策;宽、猛互相调剂的政策才是政治和谐局面的由来。

——摘编自陈生玺《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

材料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尊崇儒术,将百家学说排斥官学之外的思想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巩固了汉朝政权,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凝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梦华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孔子治国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接受哪一历史人物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024-02-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流向民间;掌握学术文化知识的士人阶层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后经孔子删定而流传于后世;《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历史修订的一部编年史,文字简洁、寄寓褒贬;《墨经》是墨子后学著作,记载了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庄子·刻意》篇记载有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气功疗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在哪些领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2024-02-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师大附中集团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推广私人教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编订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材料三: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综上所述,分析“诸子之学”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
7 . 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都有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身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次思想解放是人们在扬弃殷商以来流行的占卜文化的同时,创造性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学说,各家各派既相互辩驳,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了华夏民族最初尽管还很粗糙的理论思维形式,使中国人的思想获得一次极大的解放。

——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王忠武《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及特点。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二中“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概括指出这场运动兴起的政治因素。

材料三


《共产党宣言》

攻占冬宫
列宁始终致力于探索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方法和形式。……他逐渐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选自《苏联兴亡史》

(3)依据材料三图片反映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4-03-2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交流促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从他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迁都洛阳后,他以移风易俗为重点,从服饰、语言、籍贯、姓氏、国家祭祀等方面,对拓跋鲜卑旧俗进行了全面变革……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少数民族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典范,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彭丰文《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化气象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对拓跋鲜卑旧俗采取的变革措施。依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春秋战国时即将得到大喷发。在旧制度正在瓦解、新制度尚未确立的时代里,社会呈现纷乱无序的局面、民众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一切有良知的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纷纷出笼,热心参与新的社会文明的设计和创造,努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从而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材料二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摘编自《浅谈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现实生活说明为什么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3)综上所述,谈一谈诸子百家身上都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治国理政,思想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各家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种学术繁荣的局面不仅是空前的,在后世历史中也属罕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专制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所指的文化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学派概括其政治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参考示例,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诸子学说在后世治国理政中的具体运用。

事例:商鞅变法运用学说:法家思想说明:战国时期,秦国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任用商鞅主持变法,采取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措施,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