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工冶炼铁器出土一览表

器物出土地点年代资料来源
铁削1湖南常德春秋晚期《考古》1936年第9
铁削1湖南长沙《文物》1954年第10
铁铲1
铁镰1
湖北江陵《考古学报》1982年第3
铁镰1湖北江陵《农业考古》1983年第1

材料二   经过前后近20年的艰苦奋斗,秦国终于在改革的风雨中健步走向富强。近20年的改革使秦国卸掉了不少沉重的历史包狱,也使秦国很快跟上了时代的大潮流。在改革的推动下,秦国崛起了,而且是后来居上,雄冠诸侯。

——李瑞兰《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面对社会变局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时代难题,不同的思想流派,依据不同的价值判断,纷纷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各种流派的激烈交锋和互相辩洁,必然会带来学术思想体系的冲突、更斯与交融,从而为诸子之学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于凯《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这一时期生产领域出现的“器物”种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类“器物”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时代的大潮流”,以及秦国为应对这潮流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简述“各种流派的激烈交锋和互相辩诘”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2023-02-16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A)历史试题
2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形势】

材料一


   
(1)该图反映出春秋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春秋时期的这一政治状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思想交锋】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2)材料二中“伟大的‘突破’”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哪一局面?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伟大的‘突破’”产生的影响。
【古圣先贤】

材料三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摘编自《历史上的那些名人》


(3)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
2023-06-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                  图2殷墟遗址                         图3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簋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图4铁制农具                                      图5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王朝的建立者。图2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图3中所反映的武王伐纣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方伯”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从图4、图5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诸子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概括诸子学派相互争鸣相互融合,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三:(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图回答,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的哪家学说在秦朝时得到了重用?
(3)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试列举他的教育主张(两例)。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什么?
2023-02-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繁荣局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的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谁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改革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科学篇】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3)东汉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
【艺术篇】

材料四:



(4)图A、图B分别是谁的作品?
(5)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繁荣局面。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的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谁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2)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二结构图中①②③补充完整。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
(5)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23-01-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同学们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进行了项目研究,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小组一:【历史承载】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项与文字相关的文物的历史价值。

小组二:【哲思一脉】

材料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③“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④“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


(2)阅读同学们搜集的古代思想家们的名言,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主张。
(3)上述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该局面的产生带来什么影响?

小组三:【      ?         

小组三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这些图片,请你帮他们做好整理工作。

材料三:



(4)写出材料三图示相关成就中出现时间最早的一项的名称.
(5)请选取上述图片中的两幅,做简要图片说明,并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
主题图片代号简要说明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6)联系现实,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2023-03-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想的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思想的一枝独秀】

材料二: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思想的批判继承】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什么?分别列举梁启超中所说“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了什么建议,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
(3)材料三说明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两位思想家?
2023-03-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混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材料三   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杀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3)材料三体现了变法者不仅会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请依据所学知识,谈谈改革要想成功需要哪些条件?(至少写两个)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5)某学校一位同学经常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很差。针对这种情况,请依据所学知识,谈可以选用“诸子百家”中哪家的思想来帮助这位同学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2023-02-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可谓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1)材料一中“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局面,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大辩论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02-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