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了郡县制,牢牢的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B.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C.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郡县制外,秦始皇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各举一例)

材料二

图一“渔”字铁斧

高16厘米、宽7.2厘米,斧面上有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郡铁官作坊的标志。
图二五铢钱

直径2.5厘米,出土了百余枚,都是汉武帝及其子昭帝时期统一铸造发行的五铢钱。
(3)史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图1、图2两幅图片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印证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影响。
2024-03-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起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土…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拥有行政权,还拥有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jiàn,超越)于天子”,俨然如一个独立王国。

——摘编自王云度《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材料二   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针对材料所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如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
(4)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体现了秦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4-02-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图一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及里面的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图二是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一段史料。

                       图一                                                               图二

材料四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厮杀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没办法禁止)……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开创了什么制度?
(2)材料三中两种不同史料提及到的相同制度是________。两者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图___中的史料。
(3)依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2-03-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政治上的创新和改革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编自部编人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汉武帝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施①,削弱诸侯国势力
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材料四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项制度?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的宗亲和功臣需要承担什么义务?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丞相职能是什么?
(3)将上表①②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材料五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从这些改革中得到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2024-01-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的“魏主下诏”指的是哪次改革?该材料中的“宜改姓元氏”“北语”“正音”体现了哪两项改革措施?这次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4-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某校七年级(4)班同学以“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即位后,先后任用商为左长、大良造,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在政治上,重刑治民。在经济上,鼓励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除井田开阡陌,统一了度量衡。在军事上,按新下敌人首级数受爵。凡在战争中斩得一个敌人首级的,赏给爵位一级:要做官的,委任五十石俸禄的官。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为以后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姜越《鼎盛春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并归纳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四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B.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县令统领。            
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体制,通过统一币制、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和平准制度等措施,打击豪强商贾势力,驱民归本,增强中央政府经济实力。

——摘编自张伟《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因素分析》

下图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



(4)上图所示文物从类型上属于____(A.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C.实物史料)。(答题卡上只填字母番号)根据材料三,归纳汉武帝为解决经济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采取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2024-03-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二


     

(秦)半两铜钱                 衡器八斤铜权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措施。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类型的史料?据此写出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国人力量的精神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材料一:


材料二: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山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自古以来这里各族各部落错综交集杂居,黄帝联合一些部落战胜炎帝,炎帝部落归顺黄帝,两大部落不断地联合,交融,结成联盟。他们“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后来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干的华夏族。

材料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

材料四: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汉武帝推恩令示意图



(1)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请判断上面哪些史料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填写序号,多写少写错选不给分)
(2)材料二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都以什么自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人的标准依据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二汉武帝实行这一“推恩令”的目的。
2023-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半两钱                                        铜权                                                               铜量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和儒生淳于越关于该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宫廷辩论,延伸成“师古”还是“师今”两种不同历史观的争论,被李斯抓住掀起一场政治风暴。于是以官学取代私学,传授学问的书籍被销毁,国家只保留少数掌握传统文化的人。这场“政治风暴”的出发点是钳制和镇压反对派,强行统一思想文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有怎样影响?
2023-11-1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②雠(chóu):同“仇”。仇雠:仇敌。③制:控制,制止。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实施“A”、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营,平抑物价

思想

B

军事

派卫青、C北击匈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中A、B、C处补充完整。
2024-02-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