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下图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微观示意图(X、Y都是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 代表的是B.图a表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C.图b表示氯化钠熔融时离子键被破坏D.图c能证明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2022-01-24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和浓盐酸反应的最低浓度以及氯气的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装置C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装置D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经检验装置C中最终生成了,写出C中浑浊变澄清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根据装置D中现象,有人认为被氧化了。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后,利用下列装置测定装置A中剩余盐酸的浓度:
将装置A中剩余溶液过滤,取滤液进行实验,最终收集的体积为(已折合成标准状况)。

①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
a.读数       b.冷却至室温       c.调平量气管和烧杯的液面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②能与反应的最低盐酸浓度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024-04-04更新 | 63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3 . 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X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经检验,沉淀A不含。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用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5-07更新 | 128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4 . 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
(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干燥时,净化与收集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_______已分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实验任务   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
②查阅资料   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③提出猜想   猜想a: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
猜想b: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1中实验1~3,记录数据。
表1
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
1Ⅰ:25℃的AgCl饱和溶液25A1
2Ⅱ:35℃的AgCl饱和溶液35A2
3Ⅲ:45℃的AgCl饱和溶液45A3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实验结果为。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______
⑥优化实验   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表2中内容。
表2
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
4_______B1
5______________B2
⑦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5 . 用零价铁()去除含氮废水中的硝酸盐()是环境修复的重要方法。一种去除的过程如下。

(1)Ⅱ中充分反应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发现,在Ⅱ中补充一定量的可以明显提高的去除率。向两份含氮废水[]中均加入足量粉,做对比研究。
实验序号
所加试剂粉、()
的去除率≈50%≈100%
分析ⅱ中的去除率提高的原因:
a.直接还原了。
通过计算说明电子得、失数量关系:_______,证明该原因不合理。
b.研究发现:(导电)覆盖在铁粉表面;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不导电),它覆盖在表面,形成钝化层,阻碍电子传输。
c.能与反应生成
做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该原因合理。
d.破坏钝化层。
将ⅱ中的替换为_______的去除率约为50%,证明该原因不合理。
(4)ⅰ、ⅱ中均能发生。该反应明显有助于ⅰ中的去除,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5)测定含量
步骤1.取v含氮()水样,加入催化剂、标准溶液(过量),再加入稀
步骤2.用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被还原为),终点时消耗
已知:
①水样中的含量为_______
②溶液中影响测定。向步骤1中加入适量,产生驱赶,否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2-05-19更新 | 1168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 二模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同学利用一定浓度的HCl溶液和MnO2制备Cl2,并进行有关实验。
Ⅰ.为了防止制备的Cl2逸散,该小组同学设计装置Ⅰ、Ⅱ、Ⅲ。

试回答:
(1)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填“图甲”、“图乙”或“图丙”)。
(2)①若用所选的发生装置和装置Ⅰ制取氯气,b瓶加入的液体一般为_______。反应开始后,关闭活塞K时,发现c中液面上升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检查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
②装置Ⅰ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是_______
③欲用装置Ⅱ(或装置Ⅲ)代替装置Ⅰ中的b~c部分(试剂相同),装置Ⅱ_______(填“是”或“否”)可行,理由是_______。装置Ⅲ_______(填“是”或“否”)可行,理由是_______
Ⅱ.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置于水浴中;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置于冰水浴中;③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④为尾气吸收装置。
(3)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①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①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

(5)根据③的试管里试液的颜色变化可否证明氯气的强氧化性_______。为什么?_______
2022-05-12更新 | 100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化学试题
7 . 某化学小组同学发现“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与洁厕剂(主要成分为盐酸)室温下混和有Cl2生成,于是尝试在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Cl2
(1)若用次氯酸钙、浓盐酸为原料,利用如图装置制取Cl2.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甲同学想证明Cl2溶于水有酸性物质生成,将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适量水中,并加入NaHCO3粉末,观察有无色气泡产生。乙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3)某实验小组对氯水成分和性质进行研究,实验如图:

甲同学认为,“红色不褪去”不是因为氯水被稀释所致。乙同学持反对意见。为了证明甲同学错误,乙同学继续以下实验,请在横线上补充所加入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
加入:_______,现象:_______

(4)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设计如图装置制备无水FeCl3

①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填字母)
a.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
b.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d.用干燥的H2赶尽Cl2
e.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
2021-08-25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1.2.2 研究物质的程序(涉及氯气的实验室制备)-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高锰酸钾与铜的反应,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现象

酸性溶液
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由铜片向外侧依次呈现:
A区澄清且几乎无色;
B区底部覆盖棕黑色固体;
C区澄清且紫色变浅
资料:a.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b.为粉红色沉淀、溶于强酸;为黑色沉淀、不溶于强酸
(1)被氧化成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2)为探究的还原产物,取A区中溶液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有生成。
(3)A区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经检验,B区的棕黑色固体是,从溶液中离子扩散的角度,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B区和C区中的现象: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定量实验:
实验一现象

酸性溶液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少了0.02g,溶液中无固体析出、溶液紫色变浅
通过计算,分析溶液紫色变浅而未完全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
2021-05-18更新 | 5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综合练习(二)化学试题
9 . 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验证,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装置甲中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漏的是___________(写名称)。
(2)利用装置丙制取饱和氯水并测其pH。
①证明氯水已饱和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若撤去装置乙,直接将装置甲和丙相连,这样做对实验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同学运用这一方法,尝试制取HClO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定性实验:
ⅰ.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去;
ⅱ.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漂白性比饱和氯水更强;
ⅲ.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刻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气体。
①试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ⅱ的滤液中除了溶解的极少量氯气外,还含有的其他溶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写出步骤ⅲ中第一份滤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021-11-13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练习7 氧化还原反应-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
解答题-无机推断题 | 较难(0.4) |
10 . 化合物X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用作氧化剂和气体干燥剂。某兴趣小组对化合物X开展探究实验。

其中:混合气体B中含有两种单质气体,其中一种呈黄绿色。
(1)组成X的三种元素为___
(2)写出X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
(3)将溶液C蒸发结晶可得晶体的化学式为___,直接加热并灼烧该晶体得不到该晶体的无水盐,请说明理由___
(4)将黄绿色气体B缓慢通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通到一定量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两种①___,②___;请设计相关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___
2021-04-30更新 | 69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测)-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