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为检验某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取相同食盐样品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已知: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振荡,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蓝色振荡,溶液变为浅黄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由实验①就能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
B.以上实验说明离子的还原性:
C.实验③能证明食盐样品中不存在
D.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 某小组同学欧探究的性质,经历如下探究过程:
预测:中的O作为核心元素,化合价为-1价,因此预测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1)预测其具有氧化性的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和观察:小组同学分别选用酸性溶液、酸化的KI溶液与溶液反应以验证预测。

(2)实验①利用了酸性高锰酸钾的___________性质,该实验中,证明溶液与反应的现象除了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外,还有___________
(3)实验②是为了验证的氧化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根据下列A~D涉及的反应,填空。
A.
B.
C.
D.
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同学探究FeSO4溶液与NaClO溶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敞口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0.1mol·L-1FeSO4溶液,不断搅拌,逐滴加入pH≈13的84消毒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从B点开始滴入84消毒液)。

B~C段,开始时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暗红色;
C点之后,逐渐产生大量黄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已知:25℃,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Fe3+完全沉淀时的pH≈13。
(1)Cl2通入NaOH溶液可得上述84消毒液,该84消毒液中阴离子主要有___________
(2)A~B段,FeSO4溶液在搅拌下pH略有下降,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3)B~C段,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查阅资料可知,暗红色物质为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阳离子的结构为如下所示,该阳离子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4)取少量C点溶液,加入___________(补充试剂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无Fe2+。C点之后产生的黄色沉淀经检验为铁黄(FeOOH),写出暗红色物质转化为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Ⅱ:向敞口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pH≈13的84消毒液,不断搅拌,逐滴加入0.1mol·L-1FeSO4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E→H段,迅速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且逐渐增多,H后开始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最终得到暗红色溶液和大量黄色沉淀。
已知:Cl2、HClO、ClO-在不同pH条件下的百分含量如下图:

(5)G→H段pH骤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综合以上实验,FeSO4溶液与NaClO溶液的反应产物与___________有关。
2023-11-06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收集氯气,并进行氯水中相关物质的性质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Cl2。装置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装置Ⅱ中溶液a为饱和___________溶液。
(3)收集Cl2。装置Ⅲ中气体应该从集气瓶的___________(选“m”或“n”)口进入。
(4)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氯水中相关物质的性质探究。
①若装置Ⅳ中试剂b为H2O,制得氯水。氯水呈黄绿色是由于其中含有___________;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若装置Ⅳ中试剂b为CCl4,可制得Cl2的CCl4溶液(Cl2可溶于CCl4,且不与CCl4反应)。取稀盐酸、新制氯水、Cl2的CCl4溶液,分别滴在三张红色纸条上,可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作用。
③验证氯水中HClO光照分解的产物。将装置Ⅳ广口瓶中的氯水转移至三颈瓶内,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三颈瓶中(如图),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关变化曲线。

若能够证明氯水中HClO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填字母)。(注:酸性溶液中,c(H+)越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a.氯水的pH       b.氢离子的浓度        c.氯离子的浓度        d.氧气的体积分数
2024-01-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MnO(绿色)、MnO(紫色)。
ii.浓碱条件下,MnO可被OH-还原为MnO
iii. 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I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II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III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B中试剂是______
(2)通入Cl2前,II、III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对比实验I、II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
(4)根据资料ii,II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氧化为MnO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
2023-11-03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X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经检验,沉淀A不含。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用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5-07更新 | 128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探究S单质与溶液加热后得到的产物。向5溶液中加入少量硫粉,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冷却后,得到淡黄色溶液A()。
【资料】1.溶液无色,能与反应生成(臭鸡蛋气味气体),能与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2.溶液呈黄色,能与反应生成S和,能与反应生成S和
3.均不能使品红褪色,或高浓度能使品红褪色。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I和Ⅱ,证实了产物中含

①补全实验Ⅱ的方案_______ (在横线上填写试剂)。
②证实产物中含的现象是_______
(2)依据产物中含,甲同学认为产物还应该有,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进行解释:_______
(3)甲同学推测溶液A中可能还含有,因为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针对此观点继续实验Ⅲ:取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立即出现淡黄色浑浊,同时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离心沉淀(固液分离),得到无色溶液B和淡黄色固体。取无色溶液B,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溶液A中存在
(4)甲同学根据溶液A呈淡黄色猜想其中还存在,并认为实验Ⅲ中的现象可做为证据。但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中的现象不能说明,理由是_______
(5)继续进行实验Ⅳ,验证了溶液A中存在

①溶剂X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证明溶液中含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
进一步实验,得到结论:硫单质在碱性条件下歧化反应的产物主要为,溶液中还会生成少量的
8 . 重铬酸钾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制备重铬酸钾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重铬酸钾
以铬铁矿(主要成分可表示为,还含有等杂质)制备重铬酸钾()固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ⅰ.遇水强烈水解。
ⅱ.部分微粒在溶液中的颜色:橙色绿色
(1)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熔块的主要成分为等可溶性盐,滤渣1为红褐色固体,写出步骤②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测定重铬酸钾纯度
称取重铬酸钾试样配成溶液,取出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和碘化钾溶液(的还原产物为),放于暗处,然后加入水和淀粉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标准液,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___________。(滴定过程中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II.探究重铬酸钾的性质
实验IIIIIIIV
操作
现象溶液中略有微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为浅黄色试管中溶液立即变为棕褐色,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溶液颜色慢慢变浅,后溶液颜色与实验II试管中颜色几乎相同迅速反应,溶液颜色变为绿色,并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4)由上述I、II、III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可以确认在实验Ⅲ中起_________作用;
乙同学认为还应该补充实验V才能证明的上述作用,实验V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
(5)查阅资料可知,在反应III中,使双氧水分解反应分步进行,其过程可表示为:
ⅰ:
ⅱ:
请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写出实验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综上所述,的性质还与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9 . 用零价铁()去除含氮废水中的硝酸盐()是环境修复的重要方法。一种去除的过程如下。

(1)Ⅱ中充分反应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发现,在Ⅱ中补充一定量的可以明显提高的去除率。向两份含氮废水[]中均加入足量粉,做对比研究。
实验序号
所加试剂粉、()
的去除率≈50%≈100%
分析ⅱ中的去除率提高的原因:
a.直接还原了。
通过计算说明电子得、失数量关系:_______,证明该原因不合理。
b.研究发现:(导电)覆盖在铁粉表面;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不导电),它覆盖在表面,形成钝化层,阻碍电子传输。
c.能与反应生成
做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该原因合理。
d.破坏钝化层。
将ⅱ中的替换为_______的去除率约为50%,证明该原因不合理。
(4)ⅰ、ⅱ中均能发生。该反应明显有助于ⅰ中的去除,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5)测定含量
步骤1.取v含氮()水样,加入催化剂、标准溶液(过量),再加入稀
步骤2.用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被还原为),终点时消耗
已知:
①水样中的含量为_______
②溶液中影响测定。向步骤1中加入适量,产生驱赶,否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2-05-19更新 | 1168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 二模化学试题
10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高锰酸钾与铜的反应,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现象

酸性溶液
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由铜片向外侧依次呈现:
A区澄清且几乎无色;
B区底部覆盖棕黑色固体;
C区澄清且紫色变浅
资料:a.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b.为粉红色沉淀、溶于强酸;为黑色沉淀、不溶于强酸
(1)被氧化成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2)为探究的还原产物,取A区中溶液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有生成。
(3)A区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经检验,B区的棕黑色固体是,从溶液中离子扩散的角度,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B区和C区中的现象: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定量实验:
实验一现象

酸性溶液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少了0.02g,溶液中无固体析出、溶液紫色变浅
通过计算,分析溶液紫色变浅而未完全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
2021-05-18更新 | 5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综合练习(二)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