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1 .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以下装置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开展了实验探究,结合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装置①金属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可证明Zn比Cu活泼
B.对比①②中Cu片上是否有气泡,可预测②中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C.装置②③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原电池电极材料应满足的条件
D.装置③能形成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023-07-12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三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根据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烧瓶中充满氯气,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能形成喷泉
C.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无法形成喷泉
D.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
3 . 同学们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金属为铜金属为锌金属为铝
点燃不燃烧燃烧燃烧
通入酸性溶液褪色褪色褪色
通入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褪色不褪色
已知:(CuS为黑色固体);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B.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
C.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4 . 化学实验源于生活。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A检验葡萄糖中是否含有醛基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若溶液褪色,说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B比较常温下溶度积的大小向5 mL 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4滴0.2 mol/L 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8滴0.2 mol/L 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之后又出现蓝色沉淀,说明
C比较N和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分别取等浓度的溶液和HClO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后点于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证明N的非金属性比Cl的弱
D验证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向盛有1mL乙酸乙酯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2 mL NaOH溶液,70~80℃热水浴若试管a液体分层,酯层无明显变化;试管b酯层消失,说明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
A.AB.BC.CD.D
2024-06-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三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5 . 根据措施或事实,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措施或事实相关解释
A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Na会与CO2反应生成O2
B在实验室配制Na2S溶液时,常滴加几滴NaOH浓溶液抑制的水解
C当面粉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会发生爆炸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工业盐酸因含呈亮黄色,为证明这种配离子只有在高浓度条件下才稳定,可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AgNO3可有效降低
A.AB.BC.CD.D
2024-03-10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理综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体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请写出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为节约药品用量,有人建议用具支试管(下图)代替仪器X,用试管代替集气瓶。为方便控制铜与硝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具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和排水收集到的气体_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

(4)完成实验后,有人提出疑问:在实验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仅得到一个,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得到三个,但氧化性却是浓硝酸>稀硝酸。解释角度一:比较氧化剂的氧化性不是比较___________;角度二:同一种还原剂能被浓硝酸氧化,不能被稀硝酸氧化。根据角度二设计了如下装置,用以证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关系。

滴加浓硝酸之前,需先通入,目的是___________;滴加浓硝酸后,当③中为稀硝酸时,其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当③中为浓硝酸时,其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有人提出(4)中角度二的验证实验不够简约,可将之前排水集气收集满NO的两支试管用橡胶塞塞紧,为防止气体逸出产生污染,在不取下胶塞的情况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硝酸、浓硝酸,简述其加入稀硝酸、浓硝酸的方法___________
2024-05-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二模)理综试卷-高中化学
7 .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利用实验现象或者数据来证明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则证明的金属性强于
,则证明的非金属性强于
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则证明的非金属性强于
,则证明的非金属性强于S
⑤单质X比Y的熔沸点高,则证明X的非金属性强与Y
A.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
2024-02-0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8 . 人体必需的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能维持人体水分平衡、酸碱平衡等,元素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人体缺元素⑦会导致腿软、抽筋、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牛奶中含有大量的元素⑦,有利于骨骼健康。根据元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牛奶中的元素⑦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填“离子”或“单质”)
(3)硒(Se)元素对人体的抗衰老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具有抗癌、抗肿瘤等功效,元素Se的两种核素互称为___________
(4)人体中的①元素通过选择性清除恶性自由基,保护细胞分裂分化,达到抗细胞变异和抗癌变的效果,请写出元素①与元素②组成的含10个电子的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
(5)人体血液中如果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某种市售营养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铁粉,请写出铁粉在胃酸(主要成分HCl)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适量的砷(As)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使用不当,砷对人体的危害就会非常的大,根据砷在周期表中位置预测非金属性As___________Se(填“>”“<”或“=”)。
(7)人体应减少铝元素的摄入,铝元素可导致脑组织退行性病变,诱发老年痴呆等脑病,请写出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8)以上周期表信息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9)下列不能证明元素⑥的金属性比④强的事实有___________
a.元素⑥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元素④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
b.⑥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而④的单质不能
c.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④强
2024-01-1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9 . 焦亚硫酸钠是工业上常用的抗氧化剂。一种湿法制备的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反应1中通入NH3和CO2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关于上述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流程中,CO2可以循环使用
B.反应2为分解反应
C.反应3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D.氨气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存在反应

(4)工业上添加作抗氧化剂时会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
(5)溶液A中阳离子有和X离子。检验X离子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6)获得需要经过多步反应,其中包括反应3制备溶液,然后加入溶液调转化为溶液,再通入生成,当溶液中含量达到过饱和浓度时,析出晶体,反应方程式为
①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加入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工业上可用焦亚硫酸钠处理含有的酸性废水,使其转化为毒性较低的,理论上处理浓度为的废水需要焦亚硫酸钠___________g。
10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硝酸氧化草酸溶液的气体产物及测定出草酸中碳的含量,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Ⅰ.硝酸氧化草酸溶液:
Ⅱ.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边搅拌边滴加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溶液。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A装置中三颈烧瓶的最佳加热方式为______
(2)指出该套装置的错误之处:______
(3)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仍需通入氮气,此时通入氮气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后,要证明有NO产生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碳含量的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标号)。
a.滴加混酸不宜过快             b在加入混酸之前,排尽装置中的气体
c.球形干燥管中的药品换成       d.D中的溶液换成澄清饱和石灰水
(6)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条件下,实验测得草酸中碳的含量比实际的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