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四氧化三锰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和新能源基础原材料,可以用于生产软磁锰锌铁氧体、锂电正极材料锰酸锂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还含少量Fe、Si、Al等的氧化物)和硫铁矿(主要成分)为原料制备大颗粒的电池

说明:
Ⅰ.“浸取”:研究发现,酸浸时颗粒反应的原理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未标出)。

                            图1
Ⅱ.通空气“氧化”:将“沉淀”步骤所得含少量固体滤出,洗净,加水打成浆,浆液边加热边持续通入空气,制得
Ⅲ.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沉淀物
开始沉淀的pH3.42.26.38.1
完全沉淀的pH5.23.29.710.4
(1)滤渣1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
(2)随硫铁矿的增加,锰的浸出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写出“浸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加入“氧化”的目的是_______
(5)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操作是_______
(6)“沉淀”加热通空气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pH先基本不变后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7)一个立方体结构的晶胞如图3所示,距离最近的_______个,已知阿伏加德罗数值为,则的晶体密度为,则晶胞的边长为_______nm(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
2023-01-04更新 | 102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二)化学试题
2 . 碳酸锶()常用于制造彩电阴极射线管、电磁铁、锶铁氧体、烟火、荧光玻璃、信号弹等,也是生产其他锶盐的原料。一种由工业碳酸锶(含少量等)制备高纯碳酸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为两性氢氧化物;
II.常温下,各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近似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酸溶时为了加快酸溶速率,可适当升高温度,但升温度又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系列操作”是煮沸并趁热过滤、_______
(4)用氨水和NaOH分步调节pH,而不是直接调节溶液的pH≈13的原因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5)“调pH≈13”后,需对溶液进行煮沸并趁热过滤出“滤渣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要煮沸并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
(6)“还原”时含Cr微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7)“碳化”时,实际所用的量为理论用量的111%,若要提纯1t含量为98%的工业碳酸锶,流程中的损失不计,“碳化”步骤中应加入_______t(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22-12-24更新 | 105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一)化学试题
3 . 金属M与单质碘在无水醋酸中反应,得到化合物,提纯干燥后测得其熔点为144.5℃。为确定的组成,进行以下实验:称取0.6263g,置于特制的梨形瓶中,加入50mL 6mol L-1的盐酸,同时加入适量,用0.1000mol L-1的碘酸钾溶液进行滴定。随着碘酸钾溶液的加入,可观察到层呈紫色,后逐渐变浅,滴至紫色褪去为终点,此时层呈淡黄色,滴定消耗碘酸钾溶液20.00mL。在中显黄色的物质在历史上曾被误认为
A.B.C.D.
2022-12-24更新 | 6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化学试题
4 . Na2S2O3又名“大苏打”“海波”,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微弱的碱性,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1装置(略去对乙的加热装置)制备Na2S2O3·5H2O(M=248g·mol-1),已知:Na2SO4溶解度如图2所示。

(1)连接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2)在装置乙中溶解两种固体时,需先将Na2CO3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将Na2S固体溶于Na2CO3的溶液中,其目的_______;装置乙中生成Na2S2O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装置乙中pH接近7.0时,应立即停止通SO2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装置乙中需向反应后的混合液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其目的是_______
(5)设计实验测定Na2S2O3·5H2O的纯度:
步骤1:准确称取16.00g样品,溶于水,加入10mL甲醛,配成200mL溶液。
步骤2:准确称取0.294gK2Cr2O7于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5mL2mol·L-1硫酸溶液和20mL10%KI溶液使铬元素完全转化为Cr3+,加水稀释至100mL。
步骤3:向碘量瓶中加入1mL1%淀粉溶液,用待测Na2S2O3溶液滴定碘量瓶中溶液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已知:I2+2S2O=2I-+S4O),试计算Na2S2O3·5H2O的纯度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利用甲装置中的残渣(Na2SO4和Na2SO3的混合物)制备Na2SO4·10H2O晶体,将下列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_______,洗涤、干燥得Na2SO4·10H2O晶体。(实验中须使用氧气、pH计)
2022-12-15更新 | 68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5 . 可消除NO的污染,反应方程式为:。现有NO与的混合物共1 mol充分反应,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相差1.4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反应中有4.48 L 被氧化
C.转移电子数为1.2
D.原混合气体中NO、物质的量之比为3:7或4:1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6 . 已知氯酸钾和和亚硫酸氢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污染性气体产生),且反应中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个数都只有一个。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会随着c(H+)的提升而加快,下图为ClO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c(OH-)的浓度下降导致。
B.纵坐标为v(H+)的v-t曲线在通过平移后可与图中图象完全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D.系数为最简整数比时,每摩尔反应转移6mol e-并产生3mol质子。
2022-10-26更新 | 4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7 .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反应会放热,当温度升高后会发生如下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则Cl2通入NaOH溶液的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中的两种或三种,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参与反应的n(NaOH)= a mol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碱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参加反应的Cl2物质的量为0.5a mol
C.若某温度下,反应后=6,则溶液中
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mol
8 . 绿色化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熔盐液相氧化法制备高价铬盐的新工艺,该工艺不消耗除铬铁矿、氢氧化钠和空气以外的其他原料,不产生废弃物,实现了的深度利用和内循环。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工序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热解工序产生的混合气体最适宜返回工序____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或“④”)参与内循环。
(5)工序③也可以利用电解法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a,b电极均为石墨):b与电源的___________极相连,制备时,理论上左侧溶液总质量增重___________g。

(6)工序④溶液中的铝元素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的___________。(通常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等于为恰好沉淀完全;已知)
2022-05-27更新 | 9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模拟联考(三)化学试题
9 . H2O2、O2、O3在水中可形成具有超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H2PO、CN-、苯酚等物质
(1)H2O2、O3在一定条件可处理废水中H2PO
①弱碱性条件下·OH将H2PO氧化成P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为比较不同投料方式下含H2PO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向两份等体积废水样品中加入等量H2O2和O3,其中一份再加入FeSO4。反应相同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添加FeSO4后,次磷酸盐氧化率、磷元素沉淀率均显著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
(2)H2O2、O2在一定条件下可处理废水中的CN-
①工业上通过电激发O2处理废水中的CN-,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__

②已知Cu2+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CN-。在含氰废水总量、过氧化氢用量和溶液pH一定的情况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N-的氧化去除率随c(Cu2+)的变化如图所示。c(Cu2+)超过90 mg·L-1时,CN-的氧化去除率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3)H2O2在Fe3O4催化下可有效除去废水中的苯酚等有机污染物。除去废水中的苯酚的原理如图所示。研究在不同初始pH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开始时,初始pH=6的溶液中苯酚的去除率明显低于初始pH=3的溶液,但一段时间后两者接近,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05-14更新 | 82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
10 . 向mg由铁粉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NO的体积[V(NO)](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m(固体剩余质量)随加入的稀硝酸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的浓度为0.4mol·L-1
B.a点时,100mL稀硝酸中溶解了Fe和Cu共8.4g
C.b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2+、Fe3+、Cu2+
D.加入稀硝酸至400mL时,收集到的V(NO)约为6.91L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