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6 道试题
1 . 聚合硫酸铁(Ⅲ)是一种新型、高效铁盐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工业上用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少量)为原料制备聚合硫酸铁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过程中若生成,则转移电子
B.“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为
C.“聚合”过程中试剂A作还原剂,使各种离子发生聚合
D.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整个流程均选择高温条件
2024-05-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化学试卷(一)
2 . 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对生产生活意义深远。
.已知A-F六种有机化合物,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A.  B.  C.  D.  E.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A物质:___________,B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按官能团分类,D所属的类别是___________
(3)1molE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___________L氢气(标况下)。
(4)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其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可以被等氧化剂氧化为脱氢维生素C.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维生素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_(填名称)。
(6)脱氢维生素C中,键角①___________键角②(填“>”、“=”或“<”)。
(7)向碘和淀粉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8)标出维生素C中所有的手性碳原子(用*标注)___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化学让生活更加美好。下列对化学物质的使用所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物质的使用

解释

A

滴眼液中含有微量硝酸银

银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

B

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与玻璃中反应

C

用铝罐盛放浓硫酸

浓硫酸不与反应

D

维生素C常用作抗氧化剂

维生素C能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A.AB.BC.CD.D
4 . [Cu(NH3)4]SO4•H2O是铜的重要配合物,其制备原料之一CuSO4可用废铜屑制备,其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1:先灼烧废铜屑,再溶于稀硫酸,经系列操作得到CuSO4•5H2O;
方案2:加热废铜屑和98.3%硫酸的混合物;
方案3:在废铜屑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滴加双氧水;
方案4:在废铜屑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通入热空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方案1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和酒精灯
B.方案2中参与反应的硫酸利用率为50%,且产生大气污染物
C.方案3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D.方案4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SO4+O22CuSO4+2H2O
2024-05-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三模)化学试题
5 . 锑白是优良的无机白色颜料,可用作阻燃剂、催化剂、油漆等。一种采用辉锑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的等)提取锑白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浸取”后所得溶液中的主要微粒为

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辉锑矿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除不溶性杂质外还有S、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浸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除砷”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P转化为最高价态)。
(4)若浸取液中的浓度均为,则c(S2-)≥___________才能使二者完全沉淀(当离子浓度≤1×10-5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此时___________
(5)“中和脱氯”时脱氯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随温度升高,脱氯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6)锑可用于制备超亮光电极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晶体b中与距离最近的的个数为___________

2024-05-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押题卷(二)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6 . 三氯氧钒()是一种重要的无机试剂,主要用作溶剂、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还可用于钒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气、和碳粉为原料制备三氯氧钒。

已知:①三氯氧钒为黄色液体,密度为;熔点为-77℃,沸点为126℃;
②三氯氧钒遇水会迅速水解生成HCl和一种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仪器Y为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从___________口(填“M”或“N”)进入。仪器X可以换为如图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

(2)从A—E中选择必要的仪器制备,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d→e→h(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装置可重复使用)。
(3)装置C的作用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反应发生(写化学方程式)。
(4)管式炉中发生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已知: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 pm。

①V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②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6)取装置B烧瓶中的液体少许,先溶于水再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后,向其中加入0.2000溶液25mL,再用0.1000溶液滴定过量的草酸溶液至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为4mL,则所取液体中的质量为___________g(保留1位小数)。已知:
2024-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联考化学试卷
7 . )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高氯酸,可用作防臭剂、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实验室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并测定其纯度:
Ⅰ.制备
ⅰ.如图连接装置,向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水,然后控制均匀速度滴加少量浓度为的盐酸,加热搅拌至反应完全,反应过程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同时生成

ⅱ.将溶液转入烧杯中,漓加稍过量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溶液,不断搅拌,生成沉淀;
ⅲ.将混合物冷却后抽滤、依次水洗、醇洗,晾干后得产品;
Ⅱ.测定产品纯度
ⅳ.称取产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浓度溶液(高氯酸不参与反应),将所得溶液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
ⅴ.移取溶液,加入一定浓度溶液和(过量),加水,用标准液(发生反应:)滴定至浅黄色,滴加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重复测定2次,平均消耗标准液体积
ⅵ.做空白实验,平均消耗标准液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A处应安装的仪器为________(填名称);三颈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B.       C.       D.
(2)滴加盐酸的仪器选用了恒压滴液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该仪器的优点为________
(3)步骤ⅰ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中,能够生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ⅲ中,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ⅴ中,滴加的指示剂为________;滴定终点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
(7)产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4-05-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8 . 已知:(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X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B.HX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C.AgX一定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D.若,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2024-05-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 . 从某工厂铜电解车间产生的难溶副产物黑铜泥(主要成分为)和废水车间产生的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中回收铜和砷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沉铜过程主要发生反应易分解生成微溶于水的;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
(1)升温能加快氧化浸出的速率。温度过高时,浸出速率反而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2)被氧化为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沉铜前,需要对氧化浸出液进行稀释。稀释倍数对沉铜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稀释倍数较小时,滤渣2中As含量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粗三氧化二砷中砷含量的测定。
ⅰ.取0.1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NaOH溶液,使样品完全溶解;
ⅱ.加入适量乙酸铅溶液,消除-2价硫的干扰;
ⅲ.用稀硫酸调pH=8,加入3g碳酸氢钠和少量淀粉溶液;
ⅳ.用碘标准溶液(溶质按计)滴定,将砷氧化至最高价态。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碘标准溶液VmL。
已知:样品中砷只以+3价的形式存在。
①若样品中有-2价硫,没有步骤ⅱ,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样品中砷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③步骤ⅲ中加入碳酸氢钠,能保持滴定过程中溶液pH基本稳定,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化学试题
10 . 某化学小组探究硫酸铁铵的反应。
实验操作现象
向2mL溶液(pH=2.03)中逐滴加入溶液迅速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和大量气泡;继续滴加,当气泡量明显减少时,试管口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开始逐渐变蓝
向2mL溶液(pH=2.03)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立即变棕红(无丁达尔现象),继续滴加溶液至过量,溶液依然为棕红色,放置两天无明显变化
已知:(棕红)
(1)①实验Ⅰ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与气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可得出与结合的能力:___________(填“>”、“<”、“=”)。
(2)资料显示,可以氧化。针对实验Ⅱ中的现象,小组同学又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
向2mL溶液(pH=1.78)中加入0.5mL溶液溶液立即变棕红色,约2小时后,棕红色变为黄色,检测到
向2mL溶液(pH=2.03)中加入0.5mL溶液溶液立即变棕红色,约5小时后,棕红色变为黄色,检测到
①实验Ⅲ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Ⅱ、Ⅳ中现象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3)针对实验Ⅲ、Ⅳ的现象差异,小组同学提出猜想:pH影响了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并实施实验。
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如图搭好装置,接通电路,电压表读数为0.6V;
2.向a电极附近滴加3滴10%稀硫酸,电压表读数不变;
3.向石墨电极附近滴加3滴10%稀硫酸,电压表读数变为0.5V。
①a、b分别是___________
②结合电极反应解释步骤3中电压表示数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
③补充实验Ⅵ:向实验Ⅱ得到的棕红色液体中加入3滴10%稀硫酸,棕红色迅速变黄,检测到。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Ⅵ中氧化还原反应明显加快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有关。
2024-05-2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