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春秋乱世中,礼崩乐坏,风云激荡,社会缺乏严苛的等级限制,从而使人才的迅速涌现、扶摇直上成为可能;同时各国相争的复杂局势使得对于人才招揽和“独占”的需求较一国统治之时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客卿制度逐渐形成,识人文化逐渐兴起,并在各国变法改革、私学兴起等动力的推动下迅速走向繁荣。客卿制度是荟萃、善待人才的缩影,其中折射出的识人文化是当时的盛行之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续靖仪《春秋战国客卿制度与识人文化研究》

材料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泛称士子,做了官就叫作士大夫。他们密切地关注社会进步,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要借助士大夫的思想智慧与管理才能,将自己的权威意志贯彻到各个场所、各个环节,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处于主导地位的则是封建帝王。面对现实,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选择,就是“入仕”,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主张推向社会,实现政治抱负。“入仕”除了“恩荫”,大体上有两个途径:一是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入仕;二是入幕,即被主官延聘入官衙或者营辕。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上享有特殊地位,文化传统上有其特殊价值,承担着治国理政、传播道统的特殊使命。即使到了封建的末世,依然如此。

——摘编自祝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识人文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并分析其影响。
2023-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

——摘编自易宁 《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集行政、司法、立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拥有国家行政最高决策权。皇帝为了保证自己最高决策权的正确行使,建立了相应的行政决策体制,设置决策机构和人员,初步形成较为严密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采用朝议、中外朝议等不同类型的决策形式。每遇到军国政务,皇帝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决策方式和法定程序,召集有关大臣进行讨论,从而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并用法律制度保证重大决策不发生或少发生失误,用集体的智慧来弥补皇帝专断的阙失,推动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摘编自刘太祥《秦汉中央行政决策体制研究》

材料二:皇权在明清时期极度膨胀,朱元璋取消了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由皇帝亲自领导各部管理全国政务。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可参与处理机密要务,替皇帝草拟谕旨。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

——摘编自赵学聪《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央行政决策体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结构变化的特点。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带动了江南经济全面发展,促使晚明的江南欣欣向荣、百业昌盛。农业方面,曾经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业,开始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例如桑、棉、茶等种植面 积迅速扩大;种植业以物种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生产区域,例如蚕桑区、棉作区、稻作区等等,并形成了许多专业市镇,例如棉布业市镇、渔业市镇、粮食业市镇等等;江南还出现了完整的农业社会分工,发达的加工业必然带动了江南商业、运输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工《晚明现象: 一道商品经济的曙光》

材料二:1978年底开始,对农业最初的改革思路可以归结为放权让利,在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的同时,给予农民极大地政策偏向。首先,1979至1982年4年间,农副产品收购牌价共提高24.5%,其中1979年一次提高21.1%。其次,1979年全国征购粮食基数减少到700亿斤,减少了55亿斤,规定水稻地区口粮不足400斤,杂粮地区口粮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购。再次,政府还大力减免税收和降低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并对粮食、棉花、食糖等实行奖售,规定农民在完成国家任务后,一些农产品可以自由上市交易。

—— 摘编自肖冬连《探路之役—— 1978至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晚明江南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改革“放权让利”的意义。
2023-03-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西汉到隋唐,受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的影响,儒家学者偏重于名物制度、章句训话,讲究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选官考试也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这使治经道路愈走愈狭。儒学的正统地位也日益受到冲击。至北宋中期,儒学领域出现新现象,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学派众多的宋学。自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新学问,再度契合维护统治的需要,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输《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3-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军事企业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以民用企业求富,其重大成就为:1872年设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1877年设立于溧州的开平矿务局;1887年设立的漠河金矿;1880年修筑的唐山-胥各庄铁路(后扩展为天津-山海关铁路);1882年设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毁于战火,重建后更名为华盛纺织总厂);1889年设立的湖北织布官局。此外,还有火柴业、电报业局等。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特点和影响。
2023-03-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尤其是南方表现突出。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使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宋元时期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海外贸易直接面对富庶的中国沿海。其次,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最后,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完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宋朝的造船技术世界第一,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宋朝商人的贸易范围。

——摘编自代谦、高雅婷《刀锋上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023-03-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至21世纪初,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的“放权让利”时期。先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之后向全国范围推广,从1987年开始,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的“产权改革”时期。“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目标。1997年国家为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调整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摘编自胡迟《国企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并归纳其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023-03-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现代化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