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春秋时代在某些国家里已有总领百官的冢宰、太宰或相,他们还是一些卿大夫的世袭官职。到了战国时代,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产生了文官的首长相,武官的首长将。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官僚制度的雏形出现
C.文武并立制度广泛建立D.皇权专制意识的强化
2020-11-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战国开始,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如魏国《法经》中的“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中的《户婚律》。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债”、“市厘”等若干篇章,如《大清律例.户律》“盗卖旧宅”条:“凡盗卖、换易及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者,田一亩,屋一间以下,杖五十。田五亩,屋三间,加一等,杖八十,徒二年,系官者,各加二等。”

——摘编自项晓基《中国古代民法的再思考》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 . 春秋时期的相,拥有军政大权,“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设立相和将,相主管行政,将主管军事,“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这一转变
A.推动了百家争鸣B.加强了国君权力
C.巩固了小农经济D.扩大了战争规模
4 . 《礼记·王制》记载周初:“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而俊士受学七年考试合格称“小成”,九年考试合格称“大成,成绩优异者可通过司马推荐“进士”。材料表明
A.西周选士制由惟亲向推贤转变B.世卿世禄制度面临崩溃的局面
C.宗法制度受选官制变化的冲击D.早在西周时已存在考试选才制
2020-11-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百强名校领军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2020-11-02更新 | 27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古代政治文明 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而西周统治者则强调“乎天而应乎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种变化反映了
A.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B.商代神权政治的常态化
C.“尊礼敬德”思想的普及D.周人对政治兴亡的反思
7 . 王国维说:“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据此可知,西周
A.解决了内外服制度的弊端B.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摒弃了血缘关系联结纽带
8 . 据如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B.奴隶制商品经济日益壮大
C.部族血缘关系逐步瓦解D.封建士大夫阶层迅速崛起
2020-10-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人宣扬其始祖是天神下降,主宰地上的一切人事。周灭商之后提出,为政者惟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由是师保辅政、大臣谏议制度比夏、商有所发展。这一变化
A.推动了原始民主制度的发展B.强化了西周贵族政治统治
C.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D.使王权摆脱了神权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
A.开放扩散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D.自成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