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7 道试题
1 . 《史记·殷本纪》记述:殷(商)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14传,13世,无一或缺。材料可用来说明商朝(     
A.王位继承以世代相袭为主B.“家天下”局面初步出现
C.嫡长子继承制度正式确立D.血缘纽带关系的逐渐弱化
2024-0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今天的中国,是由历史的中国延续而来,疆域、人种、民族、文化、社会和山川风貌,都是我们祖先的遗产。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历史发展道路。国家治理与道路选择、文化传统都是不可分离的。我国在国家治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1949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出令世人瞩目的治理能力。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不仅始终是有为的政治家们的梦想,是国家治理的目标方向,也深深固化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学习时报》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观念的思想基础。
(2)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2024-02-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在分封制下(     
A.中央权力没有实现高度集中B.宗族观念影响着分封实践
C.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被削弱D.诸侯的归从意识亟须强化
2024-02-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维护大一统局面B.利于加强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C.加强了君主专制D.促使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2024-02-0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一“现代化”(     
A.实现了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演变
B.保障了历朝历代中央集权持续加强
C.主要表现为地方治理水平的专业化
D.促进了各民族多元独立发展的趋势
2024-02-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既是按照内在逻辑自主生长的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的具有突出创新性的历史。伴随着连续性而来的文化积淀为文明创新提供了厚重积累,创新产生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为文明连续提供了不竭动力。连续性和创新性互动,静水深流和波澜壮阔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7 . 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克罍。该青铜器上有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贤明和畅达,你向我进献的治国安邦的道理,我完全同意。(我)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2024-02-0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乙无道,为(为,制作)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行,评判)。天神不胜,乃僇辱(僇辱,侮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这段材料反映了(     
A.殷商政教合一的思想B.殷商的人文主义色彩
C.当时殷商王权的提升D.殷商由盛而衰的原因
2024-02-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派周公宰孔与会赐胙(肉),订立的盟约规定同盟各国不得废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为妻、要惩罚不孝的人等条款。这主要表明(     
A.会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B.诸侯争霸纷争不断
C.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维护D.宗法制度受到重视
2024-02-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周初分封的71国中,姬姓国53个:而战国七雄中有6国是异姓,只有燕王室为姬姓。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制已彻底瓦解B.官员任用体现“尚贤"”原则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政权与族权分离明显加快
2024-02-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