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够帮助我们承担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荀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

此外,我还有个人的理由。医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轻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

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节选自傅雷《贝多芬传》译者序一九四二年三月


(1)根据材料,概括傅雷翻译《贝多芬传》的动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雷思想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197912月入侵阿富汗。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阿富汗游击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顽强地同苏军进行周旋。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9年,苏军最终撤出阿富汗。

——摘编自《凤凰书刊·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盛极而衰的年代》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与战略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优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总结苏联最终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戌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施之一,戊戌变法也不例外。甲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革。18986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万人”,以致“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撤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48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丁格尔(18201910)自幼在英国接受了远超同时代女性所能接受的教育。16岁时,她遵从国教信仰的召唤,走上护士之路,接受了职业护士培训。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已是护理中心主管的她关注英国负伤士兵的处境,接受她的旧友、国防大臣西德尼的请求,前往战地医院协助。她几乎亲自照顾过每一个病人,给予他们安慰和忠告,从而使负伤士兵的死亡率由50%降为2%。她从未停止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她为改善英军的福利奉献了余生。她大力推动主管该事项的皇室委员会的成立,撰写了大量报告,为军队医疗学院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将护士变成了受人尊重的职业。大力推进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1860年,在她的主持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身上散发出真理的光芒。”

——改编自【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丁格尔对医疗事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丁格尔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也是养生的实践家,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孙氏少年多病,七岁读书,即日诵千言。七十岁时完成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年近百岁时又完成第二部巨著《千金翼方》,这两部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列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岁老人之一,他把老庄学说中的“静功”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动功”结合起来,辅以食疗,倡导卫生,从而使我国的养生之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孙思邈十分重视水质的洁净与健康,关于消化道传染病,强调对水源进行消毒。他终生以慈悲之心钻研医学,曰“人命至贵,有贵千金”,在行医生涯中,他始终至精至诚,身体力行。千余年来,他大医精诚的形象始终被人们深深仰慕。

——摘编自王淑玉《大医精诚孙思邈》


(1)根据材料,概括孙思邈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思邈取得巨大医学贡献的原因。
7 . 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商鞅认为民贫才会求“赏”,而国富才能给“赏”,两者皆备则朝廷便能以“重赏”驱民去干任何事情,因此国家“利出一孔”而人民“家不积粟”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商鞅意在
A.强调“国富民贫”的治国之术B.打着平均主义旗号扩充国库
C.通过经济的垄断以增加国力D.强调治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9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8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王通(584-617),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通化镇人。隋末著名的教育家和儒学大师。他出身于儒学世家,自幼深受儒学思想重陶,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中国一词传统的看法,常常用中国一词指称王朝或政权的政治实体。面对东汉末年以来由周边少数民族内迁所带来的五胡乱华局势以及东晋以来宋、齐、梁、陈相互递嬗的南朝政权与少数民族建立的前秦、北魏的北朝政权对峙的复杂的政治(社会民族)形势和民族关系。在其著作中不分南北、不分民族,径直称呼前秦、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中国是他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变动的局面下进行客观辨析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摘编自王德忠《隋代王通的中国观及其时代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通“中国”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通的“中国”观。
2021-05-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4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