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
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
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
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
胡内迁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
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
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有被其侵入的
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前期处理边疆各族关系的措施。简要评价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五族共和” “五族平等” 得到广泛传播。到五四运动前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自决”思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观念得到全国各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同,并成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之共同称谓。

——摘编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基本内涵。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3-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右面为出土于唐代高昌(今吐鲁番)贵族张雄夫妇墓的木俑图(部分)。其中,绢衣彩绘木俑上身穿窄袖绿绫襦衣,外着联珠团花纹半臂,肩披白点纹黄色披帛,下身穿红、黄相间的竖条纹长裙,腰间丝带固定。这与同时期中原妇女的着装特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些木俑可用于说明当时(     
A.西域的木雕技术领先全国B.丝绸之路的开辟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D.民族交融的深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西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既传播了汉代先进文化,亦让西域独特的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中。通西域对汉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西域全新的物产、宗教、传说等进入内地,开阔了汉代人的眼界,引起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格外关注,成为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重要对象。张骞凿通西域后,来往的中西使者数量不菲,为惊动人们视听,往往谈奇语怪,极大地激发了文学想象力。部分中原人到过传说中西王母的生活地,广泛传播了西王母传说,是民间传说爱好求仙的武帝与西王母相会的现实依据,大大丰富了西王母的故事。

——摘编自王焕然《汉代通西域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唐王朝的强盛富足为诗人的创作搭建了可以纵横驰骋和兼收并蓄的文化平台,使得唐诗融入西域文化成为可能。诗歌发展到唐代已形成诸体并兴而格律大行的诗体格局状态,进入诗歌创作自由而又有度、不失规范的成熟期。西域的历史地理文化遂成为唐代诗人争相表现的题材。汉唐以来,西域持续变迁的交通、行政管理和人文地理等既是(唐代)西域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其自身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骆宾王、李白、岑参等诗人或亲临西域,或身居西域,皆对西域自然地理、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有着切身感受。他们真实的西域经历为其诗歌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摘编自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呼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西域文化融入唐诗创作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西域文化对汉唐文学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此时唐朝也处于“疮瘦未复,人皆惮战”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双方先后在长安和逻些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并树碑刻文。双方重申“甥舅和协,扫彼旧怨”、“社稷如一统”。由此说明,此次会盟(     
A.助推着唐朝全盛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吐蕃直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C.重启了唐蕃之间的和亲关系D.表达了藏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愿望
5 . 盛唐时期,妇女流行穿戴金锦浑脱花胡帽、卷沿翻毛花胡帽以及翻领胡服与金锦小蛮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盛唐经济的发展B.生活习俗的汉化C.民族交融的加强D.胡汉观念的淡薄
2023-03-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往加强B.藩镇割据严重C.军事制度完备D.对外交流活跃
2023-03-06更新 | 265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三彩是唐朝时期贵族用于陪葬的一种冥器,分为人物俑、生活用品俑、动物俑等类别。下图是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骑马手臂擎鹞(域外进贡的猎鹰)胡装俑。这反映了唐朝(     
A.开始有效管理西域B.社会尚武之风盛行C.中外文明交流频繁D.手工业领先于世界
2023-02-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族事务管理的地方机构

朝代机构名称
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东北地区设乌桓校尉,并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隋朝在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但由边疆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郡守县令
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进行边疆地区民族管理 
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行省
明朝在长城一线设置众多军镇,称“九边”
清朝设理藩院, 并且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有效的差别对待政策

——摘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研究》

材料二:

▲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这件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齐封子绘墓的青瓷尊,器形雄伟、饱满,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根据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24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有唐代公主211人,出嫁123人,其中再嫁者24人。例如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她先嫁薛绍,生二男二女;绍以“谋反”罪被处死后,再嫁武承嗣(武则天侄) ;时值承嗣患病,再嫁武攸暨,生二男一女 ;攸暨死,又与胡僧惠范相好。唐代流行公主改嫁之风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正在瓦解B.公主被政治婚姻所束缚
C.佛教义理重构了价值观D.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2023-02-22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画中主要人物分别是:右坐者为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吐蕃使臣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从人物比例看,唐太宗比例尺度最大,典礼官居次,禄东赞虽然位置在前,比例却是第三,众侍女比例最小。这种比例关系(     
A.突显唐朝盛世景象B.符合文人画的写意特点
C.受到传统伦理影响D.再现唐蕃友好交往情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