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建设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伸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政党分赃”制度。执政党大肆使用本党人士担任公职,这不符合“资产阶级的统治是整个阶级的统治,而非一派统治”的原则。由于每次随选举而共进退,致使官吏大换班,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由于党派不同而不能服务于社会。一些官员认为作为战利品的权力到手,不用更待何时,例如纽约一名由格兰特总统任命的官员竟然滥用公款5000万到1亿美元。

文官制度的建立,将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实现,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上。文官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政治权利,摒弃了对权势的依附关系,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工作。文官制度的建立也体现了“机会均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政治原则的发展,各国公务员法均规定:不得以性别、种族、信仰、阶级为理由而拒绝公民担任公职。

——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析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分赃”制度存在的弊端。结合文官制度的内容,说明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
2 . 福特生产流水线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诞生在福特汽车公司。1903年,福特与人合伙创办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一种最新型的T型车,因价格低,引起一般工薪阶层、农民家庭的关注。福特意识到,产品要价廉,质量要可靠,必须采取流水作业法大量生产。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先使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1914年,福特安装了第一条自动传送带,也是工业企业第一条自动线。其生产方式是在实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一战后,全球汽车有一半是T型车。性价比高的T型车把汽车从富人们的娱乐工具中独立出来,也改善了人们行路难的问题。1925年,福特公司每10秒就生产组装一辆车,生产效率提高4488倍。到1927年止,T型车共生产出1500多万辆,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迹。神奇的流水线,从汽车工业推而广之,改变了整个世界。这种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办法不仅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而且把工人变成了“快马加鞭”式的新制度的受害者。工作变得单调乏味,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低,《福布斯》杂志载文说,持续运作的传送带,使下班的男女工人疲惫不堪,常常瘫倒在公共汽车或街道上。

——摘编自尹淑凡《汽车大王和神奇的流水线》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福特生产流水线的认识。
2023-01-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律•国际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选举人的选任条件,必须)在城市或区内具有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下列之人不得行使公民权利)在经正式文件证明破产或无力清偿债务后而未能提出债权人的全部清偿单据者。

——法国1791年宪法


(1)说说两则史料内容上的差异,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独立的国家超过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一半。这些国家不但参加原有的国际组织,还设立了许多合作机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国际组织的数量呈爆炸性地增长。二战后还出现了欧洲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性国际组织。

与《国际联盟盟约》相比,《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稳定国际法律秩序、维持国际和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国际法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例如,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环境法是指“各国及其他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交往中形成的,调整彼此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史论》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3-01-0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探索·实践·变化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

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光荣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变革是如何体现洛克思想主张的。

瓦特在中学学习了法语、希腊语,还自学了德语、意大利语,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和看懂更多优秀外文文献。瓦特本人在伦敦学艺期间购买了《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工作期间阅读了不少书籍,了解了关于蒸汽机发明的知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瓦特在蒸汽机改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一些精准测量与数量化表达的问题。

——摘编自韩玉德、安维复《试论詹姆斯·瓦特的工匠精神》


(2)依据材料,概括瓦特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影响。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据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3)依据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代表人物主张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1912—2006)
认为“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
的财政负担。实行这种制度,就会有“太多的人终生依赖他
人生活”,主张废除“福利国家”。
[美]保罗·萨缪尔逊
(1915—2009)
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
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断言“福利国家会长期
存在下去”。

——摘编自李琮《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等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认识。
5 . 较量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上,与会各国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配额展开了较量。该基金总额预计为80亿美元,各国的基金配额与该国可以得到的资金援助额度有关,它还以投票权比重的形式体现了该国在该组织中的话语权。

美国代表怀特认为美国配额应为29亿美元左右;英国(包括其殖民地)大概为14.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应是苏联和中国。美、英两国都将苏联代表团视为“最重要的代表团之一”。由于法国被占领,怀特说:“我可不在乎法国的排名。”

苏联人成功地扩大了本国的基金配额,主张对于那些国土遭遇敌国占领的国家(如法国),在保留其原有基金配额的同时,减少其25%的认缴资金。

法国人表示,他们将“支持所有有利于被占领国的提议”。当法国代表对法国的配额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表示不满时,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直言相告:美国、英国、苏联以及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四大国”,而法国则不在其列。

埃及人想要得到国际稳定基金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职位(最终却没有得到这个职位)。

新西兰代表团对本国5000万美元的配额表示不满,澳大利亚也表达了同样的不满。

——摘编自埃里克罗威《布雷顿森林中的角力》


(1)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的主张可以分为哪几类?归纳每类的主张。
(2)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严厉指责“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霸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要求:首先分析材料中观点产生的原因,然后一分为二地阐述对观点的看法,最后提出总体认识。
2023-01-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食物与货币

材料一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三座西汉初年的墓,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及其妻子、儿子。出土大量文物,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

辛追(轪侯妻子)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11袋,有稻、小麦、赤豆等。出土野鸡、野鸭、鹤、等禽骨;兔、牛、绵羊、等兽骨;鲫鱼、鲤鱼、鳜鱼等鱼骨。出土杨梅、梨、枣、橘、等标本。出土藕片汤和白菜、葱、等多种菜籽。出土釜、甑、鼎等炊具,可煮、蒸、烤、炸等;调味品十余种,五味俱全。出土精美漆器的盘、鼎、盒等餐具和锺、钫、壶、勺、樽等酒具。

出土722支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中有350支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的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符合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美味。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强调饮食疗法,药酒酿坊等。


(1)上述材料出土文物中涉及了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并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初年贵族的饮食特点。

材料二


从左到右: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晋)、梁充釿五十当锊(战国·魏)、(宋子)十二朱三孔布(战国·赵)、蚁鼻钱(战国·楚)、齐建邦囗缶化刀币(战国·齐)、秦半两(秦)、卢金(战国·楚)


(2)指出材料二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交子的特点。

材料四   20207月,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亚投行已经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亚投行从最初的倡议到最终的落实,历时27个月、800多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116日终于正式开张.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亚投行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亚投行的成立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3-01-0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食物物种交流,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公元前9000年左右,小麦、大麦在西亚开始栽培;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传入欧洲;至迟到公元前2500-2000年间,小麦传入中国;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通过丝绸之路,葡萄、首蓿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物种大交换”示意图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咖啡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植物饮料。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在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为阿拉伯人所垄断。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因大量生产而价格下降的咖啡开始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饮料。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于165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建立,咖啡馆随之在欧洲风起云涌,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2)对“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远之地,如今也开始被先进的交通工具联系在一起,……他们包括:铁路、汽船、电报。……详细的地图(绝大多数是为军事目的而制)已经可在许多先进国家中看到。……甚至也把那些地理上极其遥远的地区拉入到整体世界之中,使两者之间产生直接而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联系。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时间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2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1700年,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一个,到了1911年,这样的城市已经接近30个,其中大多数处于工业化的英格兰中部地区。

工人们用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社会的强烈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在生活方式、住房、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如这时欧洲所有城市开始出现资产阶级居住区与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提出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观点。

(3)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结合所学任选两个角度(或自拟两个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06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曼彻斯特城市发展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700年至1841年间,曼彻斯特人口从8000人上升到235000人。从1780年开始的四十年中,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占英国的1/4,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1830年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42-1844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及带来的工业飞速发展。他认为“曼彻斯特是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资产阶级聚居在远离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外围,而每家雇工在5001000人的大工厂周围,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恩格斯曾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工人居住区,“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而污浊沉闷,而且“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尽管当地工人的工资较高,他们的平均寿命却要低于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曼彻斯特发展为近代大都市的有利条件。
(2)1840年一位市民认为,“曼彻斯特城市发展是以脏乱和疾病为代价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2022-07-13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即使被认为美国真正的主人印第安人,经过考古发现,也是亚洲的蒙古人种移民而来。故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meltingpot)”,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否认,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如非洲的黑人文化、亚洲的黄种人文化、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后裔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等,都是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利坚文化中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保留得相对完美的亚文化群体。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在图上画出近代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并结合史实加以解释。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化的特征并加以说明;结合所学,谈谈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盛极一时被后世史家誉为“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朝最后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最高理想在辽阔的版图内建立了空前稳固的有效管辖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清朝继元明两朝之后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以至最后完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认识。
2022-07-1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