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文化远产保护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985年和200年,中国分别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9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全景故宫”“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围绕这些数字资源展开保护、研究和利用。

——摘编自宁吉喆《辉煌70年》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材料二 近百年来的国际文化遗产宪章、宣言、决议等文件繁多,其中重要的遗产保护文件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制定。摘录于下表

时间文件保护对象与范围保护原则与方法
1931雅典宪章历史古迹历史古迹修复此项决议
1964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古迹与遗址原真性原则:将古迹遗址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
1975历史性小城镇决议历史性小城镇在修复和翻新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习俗和期望
1994奈良文件文化多样性与遗产多样性在遵循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多样性原则
1999国际文化旅游宪章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提倡旅游业和遗产保护结合,旅游应突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征
200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国文物古迹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准则
2003建筑遗产保护原则建筑遗产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原则
2005西安宣言周边环境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独特性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际遗产保护的理解。
2021-07-0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灾荒救济制度也称荒政,是国家有关救济灾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肯定已出 现了古代荒政的雏形。 秦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为实行荒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古代荒政逐步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

——摘自李向军著《清代荒政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救灾制度和民间救灾。根据研究, 宋代以后民间广泛地参与到救灾制度的建设中。宋代是富民经济的高度发达时期,富民参与了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 与地位。受此影响,灾荒救济呈现出以乡村为单位的特征,弥补了官府救助覆盖面的缺失,减少了村民在食物获取权上的不均衡。

——改编自李军男《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


(1)依据材料二,概括社会救灾制度在宋代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荒政的看法。
3 . 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材料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2021-03-30更新 | 50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试题
4 . 西域都护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

材料二 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冯奉世传》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

材料三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5 . 下列材料反映了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多次提到中国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张。他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一主张被两国领导人认同并写入了联合声明。

同年,毛泽东提出:“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周总理修改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方草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及分布情况

时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
1949—1969年15191510
1970-1979年122515135

——整理自外交部网站资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材料三   习近平外交的亮点之一,是“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个合作倡议得到热烈响应,几年内有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参与意愿,地理范围扩大到中东、非洲、中东欧和亚太等地区,纳入的多半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人)和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到全球六成和近三成。中国政府先后出资400亿元和10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丝路基金”,大力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中国在其初始股本1000亿美元中占有重要比重),以满足基础设施建造和相关投资信贷的需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条件、表现、影响等方面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
2021-01-26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6 . 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分别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但丁《社会契约论》康有为《新青年》伏尔泰《十日谈》
《变法通议》彼特拉克《狂人日记》孟德斯鸠《新学伪经考》胡适

(2)阅读上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补充关键词:达芬奇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张。结合具体事例,围绕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八中百万庄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卷
7 .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
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
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4)提取材料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6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2)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古代并无中华民族的名称,中华民族的提出是在清末,其时西方列强入侵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中华民族观念由此萌芽。

南京临时政府从国家层面认可民族平等,有利于改变历朝历代狭隘的大汉族观与清朝满族独尊的民族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层面将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确立为中华民国立国的法律依据。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摘编自何一民等《从恢复中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经济总量(亿元)
19523.757.89
197876.7323.78
201790628.884670.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依据材料和所学,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路矿事务,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的部分办事人员称为章京,负责处理总理衙门的日常事务,起草各类文书。章京由内阁、部院推荐,通过考试进行甄选。

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旳部分考题(1861-1896年)

序号时间考题
1861 年“言忠信,行笃敬”(注:出自《论语卫灵公》)
1864 年“仲冬大阅论” (注:出自《周礼大司马》,意为各项军旅活动应因时而动)
1872 年“智圆行方论”“学然后知不足论”“政如农功论” (注:论题均来自传统经典,与总理衙门事务无直接关系)
1883 年“铁路议”
1890 年“楙迁有无万国作义论” (注:语出《汉书食货志》,意在测试对中外商务的理解)
1896 年策问:条约、舆地、算法、制造
策问:中、俄、英、法陆路边界设防险要

——摘编自李文杰《晚清总理衙门的章京考试—— 兼论科举制度下外交官的选任》


(1)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2)相较①②③,④⑤考题折射出洋务运动后期有什么突出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晚清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嘎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允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1)材料一表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