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1000-1340年间欧洲部分地区人口的大致数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其变化主要得益于(       

地区

1000年

1340年

地中海

希腊和巴尔干

5

6

意大利

5

10

伊比利亚

7

9

西欧和中欧

法国和低地国家

6

19

不列颠群岛

2

5

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

4

11.5

A.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B.城市自治的推进
C.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D.社会环境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人说:“1990年以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下海还是不齿的态度,大家都支持鼓励别人下海,但自己不下海。最早认为下海的都是混不下去、没办法、走投无路的人,或者是犯了错误的人,再晚一点认为是本事不大的人,但到了1992年下海的就都是体制内或社会上的精英分子了。”材料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B.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C.城市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D.中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2024-06-0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11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罗马法注释学派开始把新发现的《查士丁尼民法典》称为普通法,在当时主要是“学者之法”或“学术之法”。14、15世纪,这种普通法在欧洲从书斋到法庭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法理和法源。这一变化(     
A.消除了欧洲“文明开化”的阻力B.顺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兴起D.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
2024-03-06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如表可知,唐代(     
唐代进士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道名进士数量(人)百分比道名进士数量(人)道名
河南道33221.56%山南道462.99%
河北道30619.87%淮南道171.10%
江南道30820.00%陇右道845.45%
关内道23315.13%剑南道140.91%
河东道17611.43%岭南道241.56%
A.政治中心变化影响人才分布格局B.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势在必行
C.进士数量受制于政治局势的演变D.中原地区在科举竞争中占据优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商代,奴隶经常被屠杀,更有很多奴隶暴动。周朝建立以后,奴隶暴动少于前朝。这一变化(     
A.是周取代商的重要因素B.表明奴隶地位逐步提高
C.受西周德治思想的影响D.说明周代实现长治久安
2024-03-0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四川·三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4年春夏之交,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此时,出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使国共双方实现某种形式的联合。1944年7、8月间,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访问,从而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接触。1944年9月,中共派使者会见史迪威,表达了共同反抗法西斯的意愿。使团向美国政府发出报告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共根据她的情况,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在政治、军事上支援延安,认为美国的援助能制止内战,并能防止中共倒向苏联一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接近最后胜利,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美国认为必须加强蒋介石的统治,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1945年4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据胡大泽《评述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政策。
2024-05-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
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
2023-11-30更新 | 91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2
8 . 观察“英美日三国占列强对华贸易输入总额的百分比”柱状图,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英国忙于欧洲战争   ②美国推行大棒政策
③日本扩大侵华特权   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概念在法律文献中始见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其文曰:“民宅园户籍、年细籍、田比地籍、田命籍(或释田合籍,日本读简班又释田名籍)、田租籍,谨副上县廷。”“户籍”登记内容不仅包括户口、人名、年纪,而且还有复除、新户等项目。胡广《汉官解诂》所谓“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计检查。《二年律令·户律》有律文曰:“有移徙者,辄移户及年籍爵细徙所。”奴婢也登记于民户的户籍上。

——摘编自王彦辉《瓶颈与突围: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二   唐朝以前,政府实行主要依据门阀和等级禄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具有很强的世袭性,人们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两宋改变了这一制度,根据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划分为“坊郭户”(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农村户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分类。再根据有无田产及田产多少进行主户和客户的划分。其中,主户指有田产、直接向政府纳税的有产户;客户指没有田产、不直接向政府纳税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这就放松了对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限制。

——摘编自魏静、范英、康凯《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进行户籍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上述变化的社会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汝南袁氏以通经兴家。逐渐发展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家族的兴衰与东汉社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族变迁中的历史

材料二   袁良以习《孟氏易》举明经为太子舍人,东汉光武初任成武令。以后其孙袁安以通《易》举孝廉,持身庄重、居官不畏权势、以公事为重,颇为朝廷恃赖,历仕明、章、和三帝,位至三公,从此袁氏地位急剧上升。袁京、袁赏、袁敞等皆因高门而被拜为官;袁敞以父任为太子舍人,廉劲不阿权责,颇有父风,屡在三公位。袁汤多历显位,仕至三公。袁成任三宫中郎将,与外戚梁冀交好;袁逢曾任太仆、司空、执金吾;袁隗为三公。宗族袁赦时以中常侍(东汉时由宦官担任)用事于中,与袁逢、袁隗相为内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他公族同”。其时大将军以下莫不与袁氏交结。

袁绍“壮健好交结”“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加上汝南袁氏的声望和他特殊的身份,周围有一大批拥护者。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汉末董卓进京、欲行废立事,袁绍最先起兵山东,进讨董卓,响应者众,号称百万,袁绍被推为盟主。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夺青、并二州,后又占据幽州,一统河北,成为势力最大的诸侯,在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后病逝。表术年少时以侠气闻名,后升迁为虎贲中郎将,曾与袁绍、曹操等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击败后割据扬州,一度称帝,部众离心,病死。

——据胡秋银《汝南袁氏的发展与东汉社会之变迁》等

袁氏家族的兴衰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