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战争。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以李延年和申纪兰为代表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作出的贡献。

材料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氢弹研究的核心人物于敏、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孙家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1972年首次提取出青蒿素;袁隆平于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56—1978年中国建设成就的特点。

材料四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道豫:52年外交生涯,曾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国驻美大使,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向世界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事记(部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结合经济领域的史实简要说明。
2020-01-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人的美德有具体性、相对性的特点,美德会因人所见所感而异,然而,在具体的、相对的美德之上,还有更高的美德一“善”。“善"不是凭所见所感而来,而是来源于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思考所得出的“善”才是真正的知识。这里的“善”强调的是
A.人的直接经验B.个体的感觉C.普遍的真理D.相对的标准
2021-01-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①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并得以初步确立的时期;

②这是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③这是一个以开放和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


(1)结合所学,为以上分论点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史实论据。

材料二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


(2)阅读材料二,苻融对前秦政权和韩显宗对北魏政权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辽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国家,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辽太宗一度南掠中原,契丹贵族大肆劫掠,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在感叹“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之余,辽太宗根据南北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民族构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统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政治策略演化为基本制度:“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3)依据材料三,指出辽朝国家治理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材料四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简要说明乾隆朝绘制《乾隆内府舆图》的原因。
4 .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杰出人物。了解了他们,也就把握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胡服女俑

图2
男装女俑

图3
骑马女俑
唐朝女装受外来服饰影响,
胡服最有市场;穿着开放
大胆;颜色亮丽突出;喜
爱着男装。以上这些特点
基本在初唐及盛唐就完成,
而中晚唐就是在此基础上
做了一些变化。

(1)图1—3分别是20世纪50—80年代在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人女俑。仔细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分析唐朝妇女的服饰体现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运用史实说明唐太宗的统治对造就这样的社会风貌有何影响?

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出任美利坚王国
国王)孕育着可能使我国蒙受最大灾难的阴谋。
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
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华盛顿相信“新宪法(1787年宪法)至少有一点
可取之处,就是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
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
施,以防止走向暴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2)结合所学,概述美国人民尊称华盛顿为“国父”的主要原因。阅读材料,分析华盛顿的人格与思想对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起到什么作用?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3)结合所学,指出图片所呈现的两次重要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方面有哪些贡献?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
2020-08-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东亚农业有上万年的历史,以中国为典型代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以粟、黍、稻、麦、豆、麻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由此奠定了明代以前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基础。

——摘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最早培育出的两种粮食作物名称,列举一项唐朝发明的耕地农具。

材料二   在汉末之前, 中国食用油主要以动物油为主,辅以少量大麻油。“张骞外国得胡麻(即芝麻)”,之后逐步推广。到了《齐民要术》成书的年代, 以芝麻为主的植物油生产加工就很普遍了。唐宋时期,食用油作坊兴起,食用油商品化趋势增强。

油菜在元代传入我国,并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来自美洲的花生引入后,种植范围逐渐遍及全国。20 世纪初,榨油机器传入,使原本手工榨油机榨不出油的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北方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


(2)依据材料二,填写《中国古代至近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及加工发展历程简表》。
角度重要转折期史实
农作物结构中的地位       芝麻等从附属于粮食作物变为独立的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的
       
元朝南方以油菜为主;北方以芝麻为主
明清南方以油菜、花生为主;北方以大豆、花生为主
食用油加工技术或手段近代       

材料三 占据苏州的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苏州的粮食短缺。南宋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但南宋以后苏州地区谷物的供给开始依赖湖广地区。明中后期,苏州城内西部是商业区,东部是织染工业区。有钱人在城东出资建立机房, 雇工织造。1601 年,朝廷派孙隆赴苏州增收税金,计划对每台织机征银三钱,或对每匹绸缎征银五分,每匹纱征银二分。听闻此消息,机户纷纷停业,解雇织工。织工聚众抗议, 由此引发纵火伤人。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明清时期的苏州与轻工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述明代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2020-07-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制安排。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织权……;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规定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2)材料二中美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与材料一有何异同?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2020-08-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填写空白部分。
比较项孔子苏格拉底
背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活跃起来。
重要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奠定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讨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时,某同学引用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德国学者韦伯评价加尔文暂时说:“在任何场合、那种清教(即加尔文教观念波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加尔文在日内瓦严格控制市民的宗教信仰,镇压信仰其他宗教的教派与个人,人文主义者塞尔维持因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


(2)依据所学,简述材料一中“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指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评价。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占有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2020-02-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中心舞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橘(大车上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接轸(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

——张衡《西京赋》

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专门设立的“九市”。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物品,北运到长安销售;产于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运到这里买卖;而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经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这里进行交易。


(1)依据材料概述,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长安城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陵百王而独高。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请说明上述材料所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一事件对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

清代北京城市布局严整。一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格局是前堂后寝。前堂平日延接宾客,年节祀神祭祖;后寝为家长的寝室。两厢为子女的居室。封建大家庭,儿子早婚,多不分居,讲求五世同堂。家长主持家庭大政,资产管理、经理收支、儿女婚事、亲友往来等。家庭里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法。家长的话,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家庭内部纠纷,由家长裁夺。

——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相符?并阐述孔子及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020-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乌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渡,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匪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阅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统区报纸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特点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2020-01-29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10 . 在18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一次最具影响的外交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勋爵代表英国国王向乾隆帝祝贺八十三寿辰,因此精心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厨房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和玻璃制品、铜器和韦奇伍德陶器。

——摘编自杨树荫《一份礼单的沉思》

材料二   军机处奉乾隆帝之名,三次向英王乔治三世赠送礼品。第一次赏英吉利国王物品,计有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479件,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茶膏4厘;第二次加赏英国国王物品,有统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等,共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厘;第三次是随救书赏给英国国王物件,计41项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厘。

——摘编自(英)马戛尔尼《1793乾隆英使觑见记》


1)中英两国的互赠礼品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不同?

材料三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马戛尔尼使华,展示英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博得清朝的好感和信任,以促进正式国家关系的建立并占领中国的市场。然而,由于闭目塞听造成的妄自尊大,以及愚昧无知的思想作怪,“贡品”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也没有被认真地加以研究,而被视为奇技淫巧。最令人费解的是,对于最能显示当时英国军事力量与科技水平的军舰模型及新式枪支武器等,乾隆帝也毫不介意,没有进行研究,而是统统送入圆明园库房封存。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侵略军见到英王送给乾隆帝的马车和榴弹炮等,仍然零件俱全、完整无损。

——林延清《对马戛尔尼使团‘贡品’的思考》

材料四   马戛尔尼此行收集到大量情报,包括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山川河流、军事要塞、国防设施、军队装备等,连长城的结构和规模尺寸,都被详尽地记录了下来。马戛尔尼不为清政府的表面安定和强大所迷惑,相反,经过实地考察并与清朝朝野接触,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海军不堪一击,英国只需动用少许兵舰就能远胜中华帝国整个海军;二是在科学领域里,中国人远远落后于欧洲。

——张之毅《英国马戛尔尼使华与乾隆对策新探》


2)综合材料三、四,分析马戛尔尼使华的动机和效果。

材料五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如图)



3)综合材料一至材料四,分析造成材料五结果的原因。
2019-12-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