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20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中国中心观”是柯文对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的概括。这一派学者批评“冲击—回应”范式,认为其不足以揭示近代中国真实历史,夸大了西方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堵塞了从中国内部来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途径”。他们强调中国社会内部存在强大的变革力量,提倡从中国内部发现历史,超越传统与现代。

——摘编自崔志海《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与方法再检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03-11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的入侵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过智力上有所变化的主要是殖民地的少数上层阶级,而不是农民群众;上流社会的极少数人懂得西方语言,阅读西方报纸和书籍,熟悉欧洲的历史和现行政治。他们对接触这种外来文化的最初反应常常是热情、不加鉴别地赞美西方的一切,但随之而来的反应则通常是敌视西方,并企图保持和扶植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分。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上被侵略国家对欧洲文化入侵的反应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7-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家将”的故事,源于北宋武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实历史之后人们根据现实需求对其事迹不断演绎加工,影响不断扩大。

“杨家将”故事发展演变概况(部分)

时代阶段特征新增故事情节节选
宋元时期萌芽期       将各种史实杂糅后,掺入虚构成分,如杨业父子莫州救驾宋太宗、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等情节。同时,故事主题从史实中的精忠报国又衍生出忠奸斗争这一线索,将压制杨业的同僚潘美塑适成奸恶的太师潘仁美。
明代定型期       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主动求爱、私定婚约,大破天门阵等情节。
清代鼎盛期       嘉庆帝命宫廷御用文人撰写“杨家将”相关剧本,对宋辽双方尽忠尽孝的人物都进行歌颂,以坏人伏诛、好人受赏、萧太后降宋、辽宋议和的大团圆结局告终;民间戏曲则显示出嘲讽帝权等内容。

——摘编自陈小林《杨家将故事考论》等


根据表内容,从“杨家将”故事情节发展中任选两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

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罗马帝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美学思想基本.上从古希腊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
中世纪(5~15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被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文艺复兴(14~16世纪)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相信普遍人性的同时,也时常强调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
西方近现代美学(19世纪之后)在研究途径上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逐渐由深讨美的本质转向探讨审美经验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秦汉)到晚期(明清)好像没有大变化,于是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变迁被不断揭示出来。到20世纪,人们认为中国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是一个动态上升的进程。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观点,针对材料中的观点(部分或整体均可),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演变与革新——西方思想变化

时期思想变化
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指出人类幸福的最高源泉基于理性的积极培养,这种培养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
14世纪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思想,即人的中心论,现实生活是由人缔造的而不是神创造和赐予的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即人们灵魂的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并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17世纪启蒙运动提出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是民主和科学的外在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唯物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不断涌现,直接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钟华英《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指出两个时期内西方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书院教育起源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图1、图2、图3分别是唐代、宋代及清代各地书院数量分布示意图(注:图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各地书院的数量)。

   



根据古代书院教育发展的空间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图中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再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09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八)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78—2008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占比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材料二   苏东的改革思想是存量改革,也就是着眼于更有效地配置现有的资源存量,而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增量改革。休克疗法的根据是通过一个比喻,即“不能分两次跳过一个鸿沟”,但如果鸿沟太深,两端的距离过大,跳下去等于是自杀,苏东的改革就是这样的情形。中国通过渐进式改革,创造出经济的增量,让鸿沟逐渐填平,缺口越变越小。在双轨制下,市场价格比计划价格高,根据市场价格不断调整计划价格,两种价格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而且,由市场配置的比越来越高,所以,在沟底越来越浅、缺口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到最后一步就可以跨过这个鸿沟。从改革的效果来看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方式更为有效。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对中国体制改革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毅夫“中国改革是渐进式增量改革”的理解。(要求:理解准确,解释清楚,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