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假如现在我已经说服了你,使你相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那么从本书讨论的国家危机历史中,我们具体可以学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概括性的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这7个国家为解决危机所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承认国家陷入危机;主动承担责,做出改变,而不是推卸责任,以受害者自居;划清界限,确认需要改变的国家特征,而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国家一无是处;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了解其他国家在面临与自己相似的问题时曾采用的成功解决问题的模型;保持耐心,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思考国家核心价值观中哪些部分依然适用,哪些部分已经过时;践行诚实的自我评估。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材料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的认识,并结合世界史内容予以说明。(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11日后当被解放。”18651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
20世纪前期1914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郑观应在《女教》中认为女子无学是中国“礼教之不讲,政化之所由日衰也”的社会根源,呼吁政府“通饬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人塾读书”,“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则中国可以“兴利去弊,强盛有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观应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2-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清史”论争起于1996年,罗友枝(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史日裔女教授)与何炳棣1967年《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关于清朝“汉化”的论点引起的论战,是为“新清史”的宣言。

材料一1998年,美籍日裔学者罗友枝在其著作《最后的皇朝:清代皇家机构的社会史》中再度表达一种超越“中国史”的观点。她主要论述的是,清朝能够成功维持三百年的统治,主要原因并非何炳棣等人所说的“汉化”或者“中国化”,而是满族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群体,不仅依赖保持本身的特点,实施异于汉族的统治方式,而且有效地得到了蒙古等非汉族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清朝统治者是以中亚诸族的大汗身份,而不是中国传统皇帝,满族只是利用了儒家的东西。所以,满清帝国和中国并非同义词,而是一个超越了“中国”的帝国。

材料二 雍正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元清合“中国”与“塞外之一统”此二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其实就是从中华帝国的边疆区域发展出来的内亚边疆帝国的国家建构模式。这一模式起始于辽,承袭于金,发展于元,成熟于清。

——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罗友枝“新清史”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是阿尔卑斯山以南富庶世界……的一场富丽浮华的时髦风潮,而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虔诚深刻的思想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键词及简介

关键词简介
“银行家”文艺复兴看似是一场文化运动且改变的是中古世纪的艺术形式,其实背后隐藏的是新兴的“银行家"团体与罗马教皇之间不可调和的经济利益冲突。当越来越腐化的天主教廷为了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将手伸向佛罗伦萨商业领袖们的钱袋子时,这个极其富裕的阶层意识到了推翻神权正当性的迫切必要性,于是希望以艺术为手段去除教会头上的光环,文艺复兴运动才得以展开。
“赎罪券"文艺复兴运动切断了天主教廷向西欧最富有阶层贷款的财路,迫使习惯了纸醉金迷的教皇们急于寻莪其他能够弥补他们巨大财政亏空的方法,“赎罪券"这个万恶的搜刮民脂民膏的宗教工具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其彻头彻尾的欺骗性最终还是被一个叫作马丁—路德的日耳曼僧侣所揭穿,并主导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该学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下,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牛顿力学到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哪种科技或者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大。(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021-02-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
伏尔泰
(1694-1778)
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亚当·斯密
(1723-1790)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他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在其中,政府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以及提供教育和其他最低限度的公共事业。他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
狄更斯
(1812-1870
狄更斯,英国作家。他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厂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等。他代表作有《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等。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越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学者王增福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体现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向度。

这些论述精准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起与嬗变、合流与内化、变革与转型。释放出传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号,展示出为中华文明崛起而奋斗的历史担当和自觉境界。


请完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包容态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向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等选取任意信息谈谈你的看法并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层次分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三代皇帝清世祖(顺治)定鼎中原、基本统一全国之后,到第四至六代皇帝清圣祖、世宗、高宗(年号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朝统治进入了鼎盛阶段,通常被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

康、雍、乾三朝又为我们留下了何种精神遗产呢?不可否认,清人雄健尚武,开拓疆土,吾国今日之广大疆域,多赖清人之武功。清人整理、研究文化遗产的苦功,也令后人钦佩。乾嘉学者的研究及《四库全书》等的编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大便利。清人在文学上(尤其是小说)的成就也不可磨灭。然而,清人给我们留下的负面的遗产,至少有三个方面,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其一,是清人的民族压服政策。其二,是清人的极端专制主义。其三,是清人的思想钳制政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李华川《“康乾盛世”说渊源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