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8 道试题
1 .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2-1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瓜分世界

观察《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除日本和美国外,这一时期从事殖民活动的国家主要是洲国家;被殖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洲、洲、大洋洲和洲
(2)从图例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主要有哪些方式?
(3)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该地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简述你的理由。
(4)结合史实,简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合格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摘编自刘其、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围绕“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2-0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英国学者在《剑桥欧洲经济史》中指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下列各项,反映出“这个时期”新变化的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C.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022-01-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兴起了……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对应的核心动力。分别概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是如何逐步改变生产方式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6 .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财富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2-01-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变化统计表

上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跨国公司的发展B.资本主义代议制普遍确立
C.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2022-01-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现代化的发展史,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通过努力逐渐解除各种束缚而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美、法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9 . “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研与试验来追寻自己的技术创新。”上述现象主要由于
A.原有的技术创新已经失去价值
B.彻底战胜封建庄园经济的需要
C.取代工场手工劳动的迫切要求
D.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要的结合
2022-01-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英)WC丹皮尔《科学史》

材料二   工具理性不同于价值理性之处就在于它更加强调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而这种“理性”形式与关注客观结果、注重精确性、讲求实践性的科学精神有相通之处,科技进步使后者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从而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特性,现代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科学体系,甚至现代派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德国的崛起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与政府合作……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牛顿时代人类对光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以及爱因斯坦对光学发展的贡献。光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请从文化艺术角度举例来说明。
(2)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以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崛起的原因。
2021-12-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