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48年提出了著名的公式:,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是虚数单位,该公式被称为欧拉公式.根据欧拉公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的最大值为2
C.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D.若在复平面内分别对应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2024-04-01更新 | 111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 .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三斜求积术”,即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3-10-14更新 | 340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兴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3 . 我国古代某数学著作中记载:“今有宛田,下周四步,径四步,问为田几何?”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为:有一块扇形的田,弧长4步,其所在圆的直径是4步,则这块田的面积是(       
A.8平方步B.6平方步C.4平方步D.16平方步
2023-09-28更新 | 4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4 .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将青铜器中饕餮纹的一部分画到方格纸上,如图所示,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有一点P从点A出发,每次向右或向下跳一个单位长度,且向右或向下跳是等可能的,那么点P经过3次跳动后恰好沿着饕餮纹的路线到达点B的概率为(       
A.B.C.D.
2023-09-19更新 | 555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5 . 舒腾尺是荷兰数学家舒腾(1615-1660)设计的一种作图工具,如图,是滑槽的中点,短杆可绕转动,长杆通过处的铰链与连接,上的栓子可沿滑槽滑动.当点在滑槽内作往复移动时,带动点转动,点也随之而运动.记点的运动轨迹为,点的运动轨迹为.若,过上的点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2023-09-10更新 | 240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6 . 分形几何学是数学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新的数学学科,分形几何学不仅让人们感悟到数学与艺术审美的统一,而且还有其深刻的科学方法论意义.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分形规律可得如图乙所示的一个树形图:

记图乙中第行白圈的个数为,黑圈的个数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当时,均为等比数列
D.
2023-09-04更新 | 5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二)数学试题
7 .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会徽(如图)的正视图近似伯努利双纽线.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到定点距离之积等于的点的轨迹成为双纽线,已知点是双纽线上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双纽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B.
C.双纽线上满足的点有两个;
D.的最大值为.
2023-08-05更新 | 582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10月)数学试题
8 . 拿破仑定理是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最早提出的一个几何定理:“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构造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恰为另一个等边三角形(此等边三角形称为拿破仑三角形)的顶点.”已知内接于半径为的圆,以BCACAB为边向外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其外接圆圆心依次记为.若,则的面积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2023-06-13更新 | 730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数列:1,1,2,3,5,8,13,21,34,,已知在斐波那契数列中,,若,则数列的前2020项和为___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023-05-23更新 | 40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10 .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列数:1,1,2,3,5,…,其中从第三项起,每个数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即,后来人们把这样的一列数组成的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记,则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