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金人犯,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具言之,上以为然。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内侍陈良弼肩舆[注]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四》,有删减)


[注]肩舆,乘坐轿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赏既不明A谁B肯自劝C欲望D专立E功赏一司F使凡立功者G得以自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B.不然,不这样。“然”与后文中“上以为然”的“然”意思相同。
C.祠禄,宋代官职名,是朝廷为安置高官而设的管理道观的闲职。
D.感激,感愤激昂,和“感激涕零”中的“感激”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肃滞留金营时,根据一千万帛的分配人数判断金国军力情况,后向皇帝汇报,认为金不足为惧。
B.邓肃指出金人赏罚有据,将士肯卖命作战;而宋朝奖罚的权力掌握在官吏手上,结果赏罚不明。
C.耿南仲父子多次阻碍作战,且割让土地,邓肃认为其行径危害国家利益,理应被处死,皇帝同意。
D.邓肃忠于职守,他连上奏章指责陈良弼买入内女童,认为那些托故离职的官员应受法律制裁。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
(2)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
5.邓肃劝阻皇帝罢免李纲,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4-03-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邢峦,字洪宾,少而好学,有文才干略,为高祖所知赏。兼员外散骑常侍,使于萧赜。还,拜通直郎,甚见遇,常参座席。高祖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高祖谓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服御尚质,不贵雕镂;所珍在素,不务奇绮。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日夜孜孜,小大必慎。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余,国用总不足。若不裁其分限,恐无以支岁。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世宗从之。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汉中诸军事,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峦至汉中,萧衍巴西太守庞景民恃远不降,峦遣巴州刺史严玄思往攻之,斩景民,巴西悉平。后开地定民,东西七百,南北千里,获郡十四,遂逼涪城。峦上表请乘胜取蜀,曰:“扬州、成都相去万里,陆途既绝,唯资水路。萧衍兄子渊藻,去年四月十三日发扬州,今岁四月四日至蜀。水军西上,非周年不达,外无军援,一可图也。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邓元起攻围,资储散尽,仓库空竭,兼民人丧胆,无复固守之意,二可图也。萧渊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及至益州,便戮邓元起,临戎斩将,则是驾驭失方,三可图也。臣闻乘机而动,武之善经。未有舍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混一。伏惟陛下,纂武文之业,当必世之期;跨中州之饶,兼甲兵之盛;清荡四海,在于今矣。若朝廷志保民,未欲经略,臣之在此,便为无事,乞归侍养,微展乌鸟。”世宗不从,遂不定蜀。

(选自《魏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减)


[注]①行药:古代养生者服养生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②经权: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移构A中京B方建C无穷之业D臣E意在与魏F升降G宁容不务H永年之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有“恩顾”之意。与《京口北固亭怀古》“赢得仓皇北顾”的“顾”意思不同。
B.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隋唐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被举荐者须才德优秀。
C.存,文中为“怀有”之意,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存”的意思相同。
D.乌鸟,指乌鸦,传说乌鸦长成之后衔食反哺其母,后来喻指侍奉尊亲的孝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年轻时喜欢学习,有文才和治事谋略,受到魏高祖的赏识及优待,后来经常在皇帝身边作陪。
B.邢峦以先皇等历代明君重粮帛、轻珠宝的旧事,劝谏世宗禁奢靡、重德行,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C.邢峦被加授使持节,对军队进退、兵员征发等可见机行事,派遣严玄思平定巴西并让他开地安民。
D.邢峦认为现在世宗继承大业,遇到统治四海的机会,且土地富饶、军队强大,是时候成就大业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乘机而动,武之善经。未有舍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混一。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5.邢峦认为应乘胜取蜀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3-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起居舍人。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选自《宋史·张耒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无见A于理B而欲以言语C句读D为奇E反覆F咀嚼G卒亦H无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叙事。
B.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擢,擢升的意思,表示的是升官,相同意思的还有“拜、除、授”等词。
C.行服,是指穿孝服居丧。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比如小功服是5个月的丧服。
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是可盛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用的礼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耒才思敏捷,少年成名。游学于陈时得到学官苏辙的厚爱,并以此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他,称赞其辞恣洒脱,淡雅真情。
B.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他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文章的起伏变化应顺势而为。
C.张耒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而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D.张耒评价前人,表明主张。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②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5.张耒对写文章有什么主张?请简要概括。
2024-01-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 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 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 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 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带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侂胄奸臣A专权BCD动兵EFGH危社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孝宗不悦”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5.杨万里谥号“文节”,文中哪些事实体现了杨万里正直的气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閤,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张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藩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藩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 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代沿袭此制。
C.阁臣,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光武、世祖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时,整治学校政教,拒绝私人请托,后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神宗即位后,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切实,受到神宗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掌管的事务多涉及宗室藩属,他选择恰当的条例执行,使黠吏无法谋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被夺去的封号,马自强搁置了他的奏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5.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违逆张居正,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
2023-09-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仲德少沈审,有意略。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与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仲德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卧林中。忽有青衣童儿骑牛行,仲德告饥。儿去,携食与之。仲德食毕欲行,会水潦暴至,莫知所如。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渡水,仲德随之而获济,与睿相及。晋太元末,徙居彭城。名晋宣帝,故以字称。义熙五年,武帝伐广固,仲德为前锋,大小二十余战,每战辄克。及卢循寇逼,败刘毅于桑落,帝北伐始还,士卒创痍,堪战者可数千人。贼众十万,舳舻百里,奔败而归者,咸称其雄。众议并欲迁都,仲德正色曰:“今天子当阳而治,明公命世作辅,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贼豕突,乘我远征,既闻凯入,将自奔散。今自投草间,则同之匹夫;匹夫号令,何以威物?义士英豪,当自求其主尔。此谋若行,请自此辞矣。”帝悦之,以仲德屯越城。及贼自蔡洲南走,留亲党范崇民五千人,高舰百余,城南陵。遣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舰,收其散卒,功冠诸将,封新淦县侯。元嘉三年,进号安北将军,随到彦之北伐,大破虏军。诸军进屯灵昌津,司、兖既定,三军咸喜,仲德独有忧色,曰:“胡虏虽仁义不足,而凶狡有余,今敛戈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岂不为三军之忧!”十月,虏于委粟津渡河,进逼金墉,虎牢、洛阳诸军,相继奔走。彦之闻二城不守,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不许,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与彦之并免官。九年,又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河北所遇也。十五年,卒,谥曰桓侯。

(选自《宋书·列传第六》,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B.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C.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D.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有“蒙受,遭受”之意。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被”意义不同。
B.犯讳,指不避尊亲或上级名讳。文中为避晋宣帝司马懿名讳,以字(仲德)称王懿。
C.明公,是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与前文中的“天子”“武帝”指的都是同一个人。
D.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懿年轻时得到陌生儿童和白狼的帮助,年老后为他们立像,以表达感恩之心。
B.王懿随武帝北伐时多次取胜,先后击败刘毅、范崇民,功绩显赫,被封侯拜将。
C.随到彦之北伐时,王懿未被眼前胜利迷惑,他的担忧后来被验证,但为时已晚。
D.二城失守后,到彦之不听王懿建议,逃跑至彭城,致使王懿受牵连被一并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众十万,舳舻百里,奔败而归者,咸称其雄。
(2)今敛戈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岂不为三军之忧!
5.王懿反对迁都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靳辅,字紫垣。康熙初,自郎中四迁内阁学士。十六年,授河道总督。时河道久不治。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河工故事,大堤谓之“遥堤”,堤内复为堤逼水,谓之“缕堤”,两堤间为横堤,谓之“格堤”。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疏入,复下廷议,允行。十八年,辅疏报,并请名新河曰永安河,报闻。漕船自七里闸出口,行骆马湖达窑湾。夏秋盛涨,冬春水涸,重运多阻。辅议浚湖旁皂河故道,上接泇河通运。上问诸臣意若何,左都御史魏象枢曰:“辅请大修黄河,上发帑二百五十一万,计一劳永逸。前奏堤坝已筑十之七,今又欲别开河道,所谓一劳永逸者安在?臣等虑漕运有阻,故议从其请。”上曰:“象枢言良是。河虽开,必上流浩瀚,方免淤滞。今雨少水涸,恐未必有即已成诸工,亦以旱易修,岂得恃为永固耶?”二十三年三月,辅疏言:“臣前请大修黄河,限三年水归故道。今限满,水未归故道,请处分。”下部议,当夺官,上命戴罪督修。十月,辅以上念减水淹民,因议于宿迁、桃源、清河三县黄河北岸堤内开新河,谓之中河。上命安徽按察使于成龙其事,仍受辅节制,奏事由辅疏报。二十八年,上南巡阅河,谕奖辅所缮治河深堤固。三十一年,上曰:“朕听政后,以三籓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书宫中柱上。河务不得其人,必误漕运。及辅未甚老而用之,亦得纾数年之虑。”令仍为河道总督,辅以衰弱辞,命顺天府丞徐廷玺为协理。辅病剧,再疏乞解任。十一月,卒。三十五年,允江南士民请,建祠河干。雍正五年,复加工部尚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B.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C.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D.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指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文的“雍正”也是指年号。
B.廷议,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多按部门商讨,意见不一时由皇帝裁决或遵从多数。
C.济,帮助、补益。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不同。
D.董,取“督察”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董之以严刑”的“董”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靳辅到任后考察周边情况,采纳有识之士治河之策,一日内给康熙上了八道奏疏。
B.靳辅治水关注漕运,重货运输受阻后,他建议疏浚旧河道、接通泇河以解决问题。
C.康熙十分赏识靳辅的治河能力,即便治河失败也未削其职,后封其官至工部尚书。
D.靳辅年老体弱时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他死后百姓请求在黄河岸边为他建祠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已成诸工,亦以旱易修,岂得恃为永固耶?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5.魏象枢在廷议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观殷夏礼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房/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B.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C.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D.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本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是始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属于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B.己丑,己为天干,丑为地支,天干地支按固定顺序互相配合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C.卒,与崩、薨、不禄等均为对古人去世的称谓,古代指士人死亡,唐朝以后所指对象则比较广泛。
D.世家,《史记》的五体之一,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孔子因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司马迁写入世家,以表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年少贫穷,长大后求仕处处碰壁,不但在鲁国没得到任用,在其它各国也不受待见,最后又重新回到鲁国。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选用人才,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C.孔子想恢复周朝礼制,探循三代以来的礼乐制度,把三百零五篇诗入乐歌唱,礼乐教化的遗规因此有可称述。
D.孔子的弟子非常敬爱孔子,司马迁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格外推崇孔子,“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②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颜渊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孔子,请简要概括。
2023-07-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贞观七年,太宗命侍中魏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以赐诸王。其序曰:始封之君,时逢草昧,是以在上不骄,或设醴以求贤,或吐而接士。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之迷途。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太宗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

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曰: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

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刺史师帅,人仰以安。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太宗嘉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注]①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B.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C.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D.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名号,汉武帝始建,一帝只能有一号。
B.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割谷物。“稼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C.夺,文中意为“耽误”,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不同。
D.飧,文中意为“饭食”,与《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的“飧”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虽国事繁忙,但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他从吃饭、乘马等生活琐事出发,教育太子要爱惜百姓,不夺民时,以期休养生息,使国家安定。
B.魏征受命于唐太宗辑录《诸王善恶录》,其序中对比分析了开国时受封的王和后世继位的子孙的善恶得失,以此告诫诸王。此文得到太宗的认可。
C.唐太宗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君子和小人都并不常见,应当努力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一天天地彰显善行,避免受刑罚或被处死。
D.针对皇子年龄尚小,且多授以都督、刺史等职的情况,谏议大夫褚遂良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既不利于百姓的安宁,也不利于皇子自身的成人自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
(2)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
5.傅说所言“此木虽曲,得绳则正”,讲的是什么道理?唐太宗借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

文本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哉?

(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
B.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
C.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
D.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
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同。
D.“可得而间哉”与“谗人间之”(《屈原列传》)两句中“间”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
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
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
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汉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2)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
5.仆射邓公与苏轼对晁错的评价有何异同?请概括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