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为贺。翌日,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仍令读书秘阁。属后苑赏花曲宴,太宗召命赋诗于坐侧,又上《金明池颂》,太宗诵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亿复以诗献。时公卿表疏,多假文于亿,名称益著。真宗在京府,徽之为首僚,邸中书疏,悉亿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书成,知处州。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医视之,亿拜章谢,上作诗批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之句。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或被贬议者,退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有别墅在阳翟,亿母往视之,因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输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翰不辍。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

(节选自《宋史》)

注:①削章:上奏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大写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熙,与课文《琵琶行》中的“元和”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异,感到惊异,认为惊异,意动用法,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的用法相同。
C.明年,第二年,与《琵琶行》中的“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的“明年”意思相同。
D.重,看重,重视,与《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的“重”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亿的出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他一出生有长约尺余的毛发覆盖他的身体,一个月后才脱落,体现了他的不凡,为下文描写他的天赋与才能作了铺垫。
B.杨亿才华出众。他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就是连当时的一些大臣也很赏识他,太宗时宰相也惊叹他的才华出众,上奏章给皇帝表示祝贺。
C.杨亿刚正耿介。王钦若突然发达显贵,而杨亿向来鄙薄他的为人,屡次挑他的过失。
D.杨亿的成才有天赋的成分,但也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他从小到老,都在写文章,哪怕是与客人谈笑间,也照样挥笔不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务学,昼夜不息,徽之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2)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
5.请根据文章内容举出至少三个说明杨亿才华横溢例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陷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毋尽言!

乙丑,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节选自《资治通鉴·贞观治道》)

文本二

人主之道,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

(节选自《韩非子·主道》)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虞世基等A陷事B炀帝C以保富贵D炀帝既弑E世基F等亦诛G公辈H宜用此为戒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文中是给予之意,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的“假”的意思不同。
B.乙丑,中国古代干支纪日法,姚鼐《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也采用了这种纪日法。
C.主意,与“(金桂)心里倒没了主意,只是怔怔的坐着”(《红楼梦》)中的“主意”同义。
D.符契,符信的一种,用金玉竹木等制成,上面刻文字,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以作为凭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说,如果君主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聪明的、正确的,而不听劝告,这样君主失去了国家,大臣也不能独自保全。
B.唐太宗认为,隋二代灭亡的原因是隋文帝自行决定朝廷事务,就算大臣们伤身劳神处理政事,也不能切中政治要领。
C.唐太宗希望营造纯正的朝廷风气,不提倡大臣们阿谀奉承。他敕令各部门发现文书不当的时候都应该禀奏,充分进谏。
D.韩非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的理想状态是,不亲自操劳事务,也不亲自谋划思虑,不用过多发言,也不用作过多规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2)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唐太宗与韩非子对于赏罚的观点。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即位,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左右有毁A征阿B党C亲戚者D帝使温彦博E按讯F非是G然H俾彦博行I让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
B.陛下,即“殿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疾,此处是疾病的意思。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D.莫,此处是“没有谁”的意思。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莫”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曾恳请陛下让自己做良臣而非忠臣,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援引古例解释两者的不同。
B.魏征虽然平时不熟悉法律,但凭借依照实情的原则,为尚书省处理久拖不决的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
C.魏征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他以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态度坚决,最终被改任他职,负责门下省事务。
D.苏洵高度肯定魏征,并且强调之前的谏臣在进言理政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
(2)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5.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点。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图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诛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折列传》、有到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崩”是指天子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又如:崩驾,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2)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5.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
2023-11-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蒲伏:同“匍”。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三处断句,请用“/”标出。

不 得 推 择 为 吏 又 不 能 治 生 商 贾 常 从 人 寄 食 饮 人 多 厌 之 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与“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C.“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中的“奇”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用法相同。
D.“今大王举而东”与“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举”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来塑造主人公,如不给韩信准备饭食,他大怒离开。
B.韩信被人侮辱,从他人的胯下爬过,这让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定他胆小。
C.萧何听说韩信走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D.韩信一直深受重用且谋略过人,汉王在采纳向东出击的建议后,一举平定三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5.本文的人物塑造很成功,请简要概括韩信的人物形象。
2023-11-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等有权势的家族的长官才能有余,但不可以作为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B.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C.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D.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谥号,“武皇帝”是庙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是嘱托、托付的意思,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疲惫困顿。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2023-11-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战!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古代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C.浮屠,亦作浮图,都是梵语音译。它可指佛教,也可指佛塔,还可指和尚。本文中浮屠指佛教。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很少推崇赞美他人的著名诗人顾况的高度赞赏。
B.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也是关心民生的好官员。江淮之地旱灾严重时,他就上奏请求朝廷免除江淮之地的全部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
C.白居易是“达、穷”之时都能泰然处之之人。在京为官时,他为君王民生多次进谏;受当权的大臣们弹劾被贬江州之后也能随遇而安。
D.对白居易的诗世人颇有争议。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似淫言秽语,影响很坏,难以消除。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文章最后一段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做了哪些方面的概括评价?请概括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表示转折,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中的“而”意思相同。
B.废,意思是“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宣子认为匄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一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2)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5.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汉书·苏武传》

文本二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元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B.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C.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D.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与《史记》《三国志》《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一般情况,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义是以酒祭祀或祭奠,也用来称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成为学官名,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博士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麒麟阁,汉朝阁名,供奉功臣。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画图麒麟阁”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了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引起霍光不满,因此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其无怨乎?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5.汉宣帝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对苏武这位节操显著的老臣的优待、关心与尊敬?
2023-11-1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①雠校,指贞元十九年为秘书省校书郎。②结绶畿甸,指为周至县尉。结绶,佩系印绶,即出仕为官。畿甸:指京城地区。③箴时之病:针砭时弊。④谠:正直。⑤掎摭:指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如“遥想公瑾当年”,“公瑾”就是周瑜的名。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中书舍人王涯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2023-11-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