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物课本介绍中国国宝时通常离不开大熊猫和白鳍豚。然而,白鳍豚在2006年就被宣告功能性灭绝。这让人___①___,这么可爱的物种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长江另一种水生仅存的哺乳动物长江江豚,栖息地丧失、过度及非法捕捞、水质污染,其数量下降到1000头,情况___②___。2014年,南京市政府成立了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南京段的江豚进行全方位保护。为了让___③___的长江江豚走进公众视野,保护区开展了百场江豚讲座进校园”“守护江豚之都”“江豚公益跑等___④___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南京举办了近千场各类公益活动。江豚这个名字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认知。

国际上,(     )。在国内,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才刚刚起步。为了让更多人能在南京岸边体验观赏长江江豚的乐趣,看到江豚自由自在的身影,感受长江的魅力,保护区做出了更多的实际工作。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它是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
B.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是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它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
C.一项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是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它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
D.有着海洋馆动物表演不可替代的美妙体验是一项在自然水域观赏鲸豚的、深受野生动物爱好者青睐的生态体验活动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的墓碑是一块大石头,正面刻着他这样两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有一种在20世纪的中国的关于自我的典型叙述,就是在生命经验的过程中,猝然遭受某种转折性的震惊时刻,因而“觉醒”。这种“觉醒”是“现代”的“觉醒”,“觉醒”以前糊里糊涂,“觉醒”之后______,焕然新生。但是,这种断裂式的“觉醒”没有发生在沈从文身上。他的“我”,不是抛弃“旧我”后新生的“新我”,而是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______地确立起来。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生命的来路______。可以说,它们基本的不同在于断裂式“觉醒”的“新我”是靠否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而沈从文的自我是通过肯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   ______   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两个“我”字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物形象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特征化描述来体现,服饰描写则是这种特征化描述的基本形式之一。服饰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前贤多有述论,我们还可以多一个考量的角度,此节我们就从重复、相似、对照这三个要素入手,来探究《红楼梦》服饰描写在形象塑造中的叙事策略。

第一,《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重复策略。曹雪芹善于服饰描绘,而服饰的重复则是他描写的重要手段之一。曹雪芹笔下的袄、斗篷、披风、裤子、绣花鞋以及簪子、玉、寄名符等都曾重复出现,作者就在这种重复中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比如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与蒋玉函初次见面互换“汗巾子”。蒋玉菡将大红汗巾子送与宝玉,宝玉又将松花汗巾赠与蒋玉菡。这汗巾子的前后渊源我们需要注意。宝玉的松花汗巾原属袭人,后归蒋玉菡,而蒋玉菡的大红汗巾经宝玉之手给了袭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条大红汗巾实际上是为袭人与蒋玉菡牵了红线,也应了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汗巾子的重复出现正如脂砚斋评价的“草蛇灰线”,建立起了蒋玉菡、宝玉、袭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相似策略。《红楼梦》中描写男子的服饰除了宝玉之外并不多,在第十五回中秦可卿的葬礼中,宝玉与北静王水溶第一次见面,是全书中少有的同时描写两位男性服饰的场景。宝玉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水溶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二人的服饰虽有等级区别,却有极其相似之感。北静王是皇亲贵胄,路祭时,他服饰上的“簪缨”“江牙海水”“坐龙”都代表的是皇室贵族身份,整体造型高贵而简约,体现了他性情谦和的特点。宝玉的素服也没有过多的装饰,“束发银冠”“双龙出海抹额”“白蟒箭袖”“攒珠银带”,这些都是贵族少年的打扮,服饰利落、干净爽朗。可以说,二人是在第一眼看到对方的服饰时就能大体判断出彼此的气质特点并在心理上互相认可、接受。这就是利用相似服饰风格来展现相似性格特征的表现手法。

第三,《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对照策略。《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有一个难得的群像服饰描写,每个人的服饰都有各自的特色,有效地展现了其个体的形象性格。宝琴在这群人中是很显眼的一位,她出场时间很晚,第四十九回才出现,但是一亮相就惊艳了众人。贾母十分喜欢,赏了她凫靥裘,穿上这件衣服更显出她的灵秀之姿、清丽之容。第五十回,宝琴立雪,红梅映衬,定格成了《红楼梦》中一幅经典画面。林黛玉这次的服饰也非常惹眼,一身红色折服了众人。薛宝钗是典型的淑女,她选择了“莲青”作为主色调,体现了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性格特点。邢岫烟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在众人“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妆束中,只有她“无避雪之衣”,楚楚可怜。湘云是十二钗中独具“魏晋风度”的女性人物,她娇憨、豪爽,喜作男儿打扮,着男装的她更显玉树临风、分外俏丽。宝玉这身穿戴比较匆忙,虽未精心装扮,但整体效果看来利落也不失华丽,家常便服也能体现“诗礼簪缨之族”的审美格调。探春服饰简单,斗篷与观音兜只是风雪天出门的必备之物,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探春的精明能干、富有心机不亚于王熙凤,且她并不像凤姐那么爱显摆、抢风头,从她的低调的服饰可见她的清爽朗力。

(摘编自梁琨《(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叙事意义及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刻画人物服饰方面却各有特色,金陵十二钗各有不同体态,各有各自喜好的颜色,各有各的审美和着装形式。

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去看宝钗时,如此写道: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这样以暖色调为主的服饰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体现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

这些服饰通过外在造型、装饰等,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一书中精美绝伦的服饰描写,不仅是对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也展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清代服饰的特征,还反映了当时的风俗文化和生产力水平,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摘编自赵媛莉李晓虹《(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饰描写是描述人物形象的方式之一,有关论述早已有之。
B.重复策略成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服饰的主要手段。
C.第四十九回出现的群像服饰描写在《红楼梦》中并不多见。
D.“蜜合色”“玫瑰紫”等属于暖色调,给人亲切温暖之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汗巾子的重复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蒋玉菡与贾宝玉互换汗巾子为后文蒋玉菡与袭人的命运交织留下线索。
B.曹雪芹在安排贾宝玉与北静王初见时,除描写两人的面目和眼睛之处,特意写到两人相同的服饰,展示他们的相似性格。
C.曹雪芹通过凫靥裘表现了宝琴的灵秀之姿、清丽之容,通过着男装表现史湘云的豪爽、俏丽,通过简单服饰表现探春的低调精干。
D.服饰描写具有丰富的作用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如体现人物形象,铺垫有关情节,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等。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服饰可以展示人物形象的一项是(     
A.王熙凤初次见刘姥姥时的服饰打扮:“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显示出了王熙凤的娇媚、高贵的姿态。
B.第四十二回中写贾母穿着“青州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这样的衣料是极其珍贵的,除了贾母,别人无权享有,从而可见贾母的地位之高。
C.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贾宝玉把贾母刚赏的雀金裘烧了个洞,于是上演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戏码。
D.贾宝玉“上穿银红上衣下穿松绿裤子,再加弹墨袜子和大红裤”,这样的搭配既和谐又鲜明,将宝玉那种富家公子纨绔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两则材料都围绕《红楼梦》中的服饰展开论述,但内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5.上述材料从服饰的颜色、样式、材质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人物,请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相关资料】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鬓,簪上一支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寄元宗简

张籍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

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

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

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秋”点明时间,用“风雨”点出环境,以“羸病起”表明了自己的状态。
B.三、四句是景物描写,写竹影疏涩、榆叶飘落,“冷”和“暗”字凸显了环境的凄清。
C.五、六句写小路上掉下了许多果子,墙角里有蝉蜕下的壳,照应了前面“风雨”二字。
D.七、八句写诗人外出,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只好回家静坐思念朋友,“闲思”实不“闲”。
2.本诗最后两句富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步江西广昌街头,也不时有莲花元素的建筑映入眼帘。莲花广场、莲花大桥等已成为广昌的城市名片;莲瓣、莲蓬、莲子状的异形大棚,外形如莲花绽放般的莲花科技博览园;行政中心前的市民广场,莲花雕刻造型精美绝伦……可以说,莲文化___①___。与此同时,___②___,莲花灯会、莲神太子庙会等活动活力勃发。酬莲神、祈福祉、庆丰收,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将人们对莲的喜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年一度的广昌莲花旅游文化节是传承莲文化的重头戏,如今已成功举办17届。每届莲花节均以“莲”为媒,莲民俗表演、莲工艺展示、莲花生态旅游等活动精彩纷呈。

此外,___③___,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莲、剥莲、通芯、烘烤等农事活动,增添了莲花旅游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广昌白莲生产技艺自隋唐起源,经后人传承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广昌对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古老的莲文化重焕生机,促进了莲文化繁荣发展,让绚丽多姿的莲文化在这片大地上熠熠生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这是一则图片新闻的文字解说,请你为其拟写一则新闻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3-06-06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表明,大概45%的食客会因为口感而影响对食物的喜爱度,68%的人则认为口感会给人带来更愉悦的食品体验。干嚼咖啡虽然“硬核”,但是却可以带给人类喜爱的硬脆与酥脆感。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_________①_________,譬如:苹果、胡萝卜、生菜,都是越脆越新鲜。而人们都喜欢新鲜的食物,所以任何有脆感体验的进食行为均会让大脑产生快感,创造愉悦的心理体验。同时,“干嚼咖啡”等进食行为可以减压的另一个原因是声音。当我们咬脆的食物时,牙齿咀嚼产生的震动会传到耳朵,所以_________②_________。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听到自己吃东西的回音越大,心理会觉得越好吃。因为脆的食物不仅能刺激味觉和听觉,还可以刺激嗅觉,所以只要某一食物本身味道不可口,但它的脆性也能让人愉悦感

嘴部的咀嚼动作不但可以带来快乐,_________③_________,研究表明,咀嚼动作可以让人脑的反应时间缩短近10%,因为嘴部咀嚼时会刺激前额叶皮质及右侧海马体,使掌管移动和注意力的区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能瞬间让注意力与记忆力提升。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在成为经典之前,险些被野蛮芟除绝灭。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________①________。一把冲天大火,关关的雎鸠,喓喓的草虫,交交的黄鸟,喈喈的仓庚,由哀鸣归于死寂;夭夭的桃花,滚滚的蔓草,青青的绿竹,绵绵的葛藟,被火舌舔成了灰烬。倘若《诗经》遭此劫难从此湮没亡佚,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那么,没有诗源润泽的中国文明将是多么乏味、枯瘠。

文献记载,孔子编订《诗经》后,传给弟子子夏,数度辗转由大儒荀子传给了毛亨。但到了毛亨这儿,历史之河陡起滔天巨浪,《诗》《书》被秦帝下令焚毁,而保存传承者面临身死族灭的命运。向秦始皇献此毒计的是丞相李斯,李斯与韩非、毛亨同为荀子的弟子,韩非为李斯所害,毛亨的处境也________②________,他被迫亡命他乡,一路寻寻觅觅,最后在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河间)落下脚来。民间传说他在居所挖了地窖,将《诗经》刻在四壁上。毛亨作为一代大儒、《诗经》的嫡传人,肯定将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早已烂熟于心了。

毛苌从此在河间一带广泛传播《诗经》,撒播了诗的种子。河间成为“毛诗”的发祥地,毛公最早居住并传播《诗经》的村庄被称作诗经村。这独特的名字散发出诗的芬芳,诵之令人________③________。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面句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艺术精湛,钟嵘《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
D.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郢的《泰山编年通史》以史带论,开创性地提出“泰山五山说”。

泰山是座政治山。泰山封禅成为泰山政治山的重要契机。封禅之说“产生于齐地”。秦始皇在泰山进行了第一次有史可查的封禅活动,正式开启了泰山国家祭祀的历史进程。从秦始皇至宋真宗,有六位皇帝先后十余次到泰山封禅。明清之后的皇帝不再举行封禅,而将“在泰山封禅”的祭礼改为“向泰山致祭”。尽管封禅与致祭是两种形式不同的祭祀活动,但作为由皇帝亲自参与或作出安排的国家祭礼,二者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泰山是座宗教山。泰山是儒道佛三教共存的名山。泰山信仰源起于上古先民的山岳崇拜。至战国秦汉时期,方仙道将泰山神仙化,泰山逐渐被纳入道教洞天体系。各大道教支派随之在泰山弘道传法。道教在泰山封禅及碧霞元君信仰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道教宫观也因道教影响的扩大在泰山占据了主要位置。儒、佛教在泰山也有不同的影响。

泰山是座文化山。泰山有诗文,有书法,有绘画,有音乐,有学术。《诗经》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是最早吟咏泰山的诗句。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元好问、张岱、姚鼐等均有诗文写泰山。泰山上现有刻石与碑碣共2516处,其中秦泰山刻石、经石峪摩崖刻经、张迁碑均为中国书法的传世经典。泰山还有岱庙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和被称为“海内外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梁父吟》《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亦与泰山颇有渊源。“能使鲁人皆好学”的宋初三先生创立“泰山学派”,开宋明理学之先声。文化的鼎盛进一步光大了泰山的社会影响。

泰山是座民俗山。泰山是帝王之山、僧道之山、诗人之山,但从更为长久的时段看,泰山的真正塑造者是更为基本的普罗大众。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泰山更是座精神山。数千年的人文积淀,已经使泰山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标志、一种象征,甚至是一种概念。泰山所承载的哲学精神、人文思想、价值理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在哲学意义上,泰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绝佳的形象化载体。在泰山,自然之“天”与社会之“人”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机融合。在思想意义上,泰山以其厚、直、正、道实的形象气质特征,契合于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

“泰山五山说”以扎实的考据,清晰的义理,严谨的表述,构建了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泰山历史文化结构体系。在周郢看来,这个体系是一个纵横结合的复式架构:在横向思想内容上,以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精神山为分疏;同时在纵向时间承递上,“五山”的形成又分别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之后总体对应。纵横两个方向的论证分析,有交叉,有契合,可共济,可互连。“泰山五山说”深刻揭示了泰山地位及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政治山是关键,是主导;宗教山是根源,是缘起;文化山是光弘,是彰显;民俗山是众意,是基础;精神山是核心,是引领。泰山“五山”,相辅相成,五位一体,合力表达了泰山,成就了泰山!

摘编自鹿锋《为什么是泰山——读周郢〈泰山编年通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与致祭两种祭礼,有政治色彩,是国家重要的祭礼,二者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B.泰山信仰源起于上古先民的山岳崇拜,后来泰山被神仙化,逐渐被纳入道教洞天体系。
C.泰山的刻石与碑碣价值高,包括张迁碑共有二千五百多处,均为中国书法传世经典。
D.泰山是民俗山,体现众意;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证明泰山真正塑造者更是普罗大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以史带论”来评述《泰山编年通史》一书,然后提出周郢的学术观点。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介绍“五山”的具体内涵,“五山”中“文化山”最重要。
C.文章叙写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山,主要从哲学意义和思想意义两个层面来概述。
D.文章用例证与引证法来写泰山五山内涵,写泰山历史文化结构体系主要采用说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举行泰山封禅仪式和致祭礼式,有一定目的,秦始皇是泰山封禅第一人,宋代之后的皇帝却更偏信致祭。
B.泰山对世人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有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宗教层面、民俗与精神等层面,其影响是互相渗透的。
C.泰山文化积淀深厚,有诗文,如杜甫诗《望岳》,有音乐,如伯牙在此山弹奏的《高山流水》,还有书法、绘画等。
D.“泰山五山说”,既有扎实的考据,又有清晰的义理和严谨的表述,体现了一位学术研究者敢于质疑的治学态度。
2023-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开发新型清洁绿色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以期减轻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带来的环境污染。

氢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只产生水,不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是较为理想的绿色能源,同时氢能源发电效率高,可作为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制取氢气的原料主要集中于以煤、天然气等为代表的化石原料,以生物有机废料、生物醇类等为代表的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原料,与化石原料制氢相比,生物质及其衍生物来源极其丰富,其中生物质衍生物乙醇因具有毒性小、含氢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作制氢原料。现阶段以生物乙醇为原料制取氢气可以分为生物法制氢和化学法制氢2种类型,化学法制氢中的重整制氢效率较高,工艺较为简单,已成为当今工业化制氢的重要方法之一,影响乙醇重整制氢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催化剂,若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同时利用助剂以及载体改善其综合性能,以乙醇为原料进行重整制氢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摘编自李亮荣等《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材料二:

粮食乙醇在中国发展较晚,2001年,出于消化“陈化粮”,政府开始鼓励生物乙醇的生产。但是在2006年左右,由于粮食乙醇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玉米价格走高的趋势。而粮食价格的飙升,会导致玉米等农作物的过度种植,破坏动物栖息地,农民为了保证玉米产量,必然会加大化肥的使用量,玉米地所施氮肥会污染农田下方的水井,渗入数百万人赖以获得饮用水的河流。

虽然目前的工业化生产的燃料乙醇绝大多数仍是以粮食作物为原料,但生物乙醇的原料已经由粮食慢慢转移到了纤维素上,纤维素由于资源丰富,不存在与人争粮,而受到各国重视,但其生产成本高,使得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纤维素乙醇领域研发的领头羊之一M&G集团对纤维素的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预处理工艺和酶解工艺已经有了突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50年,纤维素来源的巨大生产力将最终使得其达到5600亿升的乙醇生产量,相当于如今美国汽油消耗量2/3。

(摘编自张玉玺《生物乙醇原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材料三:

木质纤维生物制乙醇的生产过程分为预处理、水解、发酵和分离四个基本步骤。原料预处理是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等方式破坏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结构,分离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纤维素,增加原料的孔隙率,提高酶水解效率,从而提高可发酵糖的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通过水解作用分解为单糖,使用酶混合物,可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低温或中温条件下高效转化为可发酵糖,目前主要是葡萄糖。然后可发酵糖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生成乙醇。发酵与酶水解可以独立进行,称为单独水解和发酵(SHF),水解、葡萄糖的发酵以及木糖的发酵都各自分开进行,其主要优点是水解和发酵两个步骤均可以在各自的最佳条件下进行,酶水解与发酵过程通常也可以同时进行,称为同步糖化发酵(SSF),将纤维素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同时发酵为乙醇,显著降低葡萄糖对水解过程的抑制作用。生物乙醇在产生之后还需要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摘编自杨中志、解静聪、徐俊明《木质纤维生物质制乙醇产业化现状与开发建议》)

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氢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只产生水,发电效率又高,可作为我国逐步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型清洁绿色能源予以大力开发。
B.与传统化石原料制氢相比,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因具有毒性小、含氢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作制氢原料。
C.我国因为粮食资源丰富,有大量“陈化粮”,所以粮食乙醇在我国虽然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D.自然界的纤维素资源丰富,又不与人争粮,在美国,随着预处理工艺和酶解工艺的突破,以此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已成规模。
3.为减轻环境污染,发展新型清洁绿色能源,加强我国生物乙醇研发和生产,你有何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05-0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 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休息,虽然林外是 ,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来看,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中他们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这里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 ③ ,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天山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不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