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0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本首判词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赞扬二人才情、品德的同时,也暗合了“钗黛合一”的观念。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说的是贾惜春因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而遁入空门。
C.“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贾探春离别故土、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远嫁的命运。
D.“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出自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2023-04-18更新 | 502次组卷 | 3卷引用:语文(天津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密卷
2 .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蒲松龄,清代杰出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是其倾力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其文学特点。
B.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
C.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逍遥游》《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均出自他笔下。
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022-07-06更新 | 5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吾知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风乎舞雩 
④加之以师旅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为国以礼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D.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2021-03-20更新 | 137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9-06-09更新 | 2837次组卷 | 9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樵者

【唐】崔涂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樵”本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活方式,比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它代表了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和淡泊洒脱的人生境界,在诗文中常成为隐者的象征。
B.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衡扉,简陋的房屋。从颈联中可以看出樵者生活清苦,“独醉”中透着近似“新停浊酒杯”的“潦倒”之意。
C.本诗尾联与“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类同,但用意不同。本诗更强调山中遇仙的情节而非刘诗中的人事沧桑之感。
D.本诗语言自然朴质,但余韵悠悠;字里行间既展现了樵者的日常生活,又流露出作者对樵者的赞赏与向往。
(2)“香草美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特殊含义。本诗哪一句承袭了“香草美人”意象的文学传统,有什么寓意?
(3)“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指潜蛰深水的鱼龙等因受战火威胁而怒,写出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感慨三国至今几次改朝换代,历史往事已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词豪情壮采,结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相关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
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
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02-26更新 | 47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在全网刷屏。从北国的落雪飘飘到南疆的花开陌上,从东海的粼粼波光到西域的巍巍山峦,其中有自然的(     ),也有人文的(     ),将山川美景嵌入“语文课本封面”,毫无违和感的“混搭”让人直呼“适配度拉满”。

这场特殊的旅行让人们找到了(     )书本与现实、心灵与自然的桥梁。当你驻足北京会联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当你畅游洞庭会吟咏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当你流连西湖会沉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当你登临泰山会感受到“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当美景与文字(     ),人们认识到,______。朋友们,让我们带着热爱出发,与生活美好相遇。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巧夺天工             别具一格             联结             交相辉映
B.鬼斧神工             独具匠心             连接             相映成趣
C.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连接             交相辉映
D.鬼斧神工             别具一格             联结             相映成趣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旅行不是为了走近自然、欣赏风景,而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B.旅行不仅是为了欣赏风景、走近自然,更是为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C.旅行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走近自然,而是为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D.旅行不仅是为了走近自然、欣赏风景,更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3.下列与选文中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现代

B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望岳》

杜甫

C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

姜夔

D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登泰山记》

姚鼐

A.AB.BC.CD.D
2024-04-22更新 | 50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毕至
A.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所以游目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彭殇为妄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